廣州地理研究所

廣州地理研究所位於廣州市越秀先烈中路100號,成立於1958年,原為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按照全國地理科學研究地域的分工,並根據中國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畫,為摸清中國華南地區自然資源條件,1956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籌建廣州地理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地理研究所
  • 地址:廣州市東山區先烈中路100號
  • 成立時間:1958年
  • 所長: 張虹鷗
單位簡介,現任領導,資質建設,諮詢服務,實驗條件,

單位簡介

1957年與中國科學院華南熱帶生物資源綜合考察隊(華南綜考隊)聯合,開展華南自然條件和生物資源綜合考察。1961—1963年與華南綜考隊合併,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統一領導。1963年後,研究方向由綜考調研逐步轉向為廣東農業建設服務。1968年底,受“文革”衝擊被撤銷。
1978年5月經中共廣東省委批准恢復成立廣州地理研究所,現隸屬於廣東省科學院,是華南地區唯一的綜合性專業地理科學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單位。建所50多年來,根據我國地理科學研究的地域分工要求,廣州地理研究所突出熱帶亞熱帶資源與環境演變研究為特色,立足廣東,面向華南,積極輻射東南亞地區。
在體現地理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特性的同時,堅持樹立為廣東省經濟社會建設服務的宗旨,面向政府和社會開展諮詢服務。在廣東省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區域發展研究、資源環境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等方面完成和積累了大量的重大科研成果。
根據堅持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出發,結合地理學研究的優勢和特色,確定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環境演變研究、可持續發展與區域發展規劃研究和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套用研究三個方面,瞄準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重點開展廣東省資源開發利用動態監測、自然災害綜合防治、區域生態環境安全、區域發展戰略與規劃、資源環境基礎地理信息庫等領域的研究。
1978年以來,共完成各類科研項目近500項,出版專著、文集120多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900多篇,獲得國家、省部委、院級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等近百項。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優秀研究開發機構。廣東省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套用重點實驗室國家遙感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分中心、廣東省金科信息網省科學院分中心設在本所。全所現有在職職工110人,離退休職工95人。在職職工中科技人員93人,高級職稱35人(研究員11人),其中45歲以下15人;中級職稱37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40人。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幾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廣州地理研究所在自然資源環境合理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獲得了深厚的科研成果積累,形成了資源環境研究、環境地質與演變、區域與國土規劃、遙感與GIS套用、風景與旅遊規劃等學科方向和研究特色,並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擁有《旅遊規劃資質證》、《城市規劃編制資質證》、《測繪資格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資格證》、《地質勘查資格證》等五種乙級資質(格)證。重點在下列領域開展諮詢服務: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工程、城市規劃、旅遊規劃設計與策劃、土地利用規劃與管理、生態環境評估與災害防治、生態恢復工程等。

現任領導

書 記: 林錫奎
副 所 長: 林錫奎(兼) 黃光慶 裘 鋼

資質建設

擁有土地規劃(甲級)、海洋功能區劃(甲級)、城市規劃編制(乙級)、測繪(乙級)、旅遊規劃設計(乙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乙級)、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丙級)、地質勘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等專業資質,為我所發揮專業優勢、提升跨越市場門檻能力,面向政府和社會開展諮詢服務提供了必需的保障。

諮詢服務


重點在下列領域開展諮詢服務: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工程、城市規劃、旅遊規劃設計與策劃、區域經濟發展策略與產業布局、土地利用規劃與管理、生態環境評估與災害防治、生態恢復工程

實驗條件


所內設有“廣東省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套用重點實驗室”,擁有世界一流的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套用的先進設施和設備,著重開展南方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農業環境與災害監測套用、南方作物估產技術與專家系統、公益性資源環境信息處理及交換技術等方向的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套用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