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傳播與公共信任:廣告公信力研究(廣告傳播與公共信任)

廣告傳播與公共信任:廣告公信力研究

廣告傳播與公共信任一般指本詞條

《廣告傳播與公共信任:廣告公信力研究》是2009年8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本書主要對廣告的公信力進行了詳細介紹。

基本介紹

  • 書名:《廣告傳播與公共信任:廣告公信力研究》
  • 作者:舒詠平
  • ISBN: 9787010079134
  • 頁數:273
  • 定價:20.00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叢書名:“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研究叢書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尺寸:20.6 x 14.6 x 1.4 cm
  • 重量:340 g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廣告傳播與公共信任:廣告公信力研究》內容簡介:有關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的關係的學術關注由來已久,但對於本課題的專門研討和集中組織則發端於2004年國家啟動的985工程Ⅱ期項目。當時我們設計的“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課題獲得批准,被列為華中科技大學的985Ⅱ期項目之一。於是一批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學者在課題的感召下組織起來,開始了積極的學術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廣告公信力的提出
一、新媒體環境下的廣告變革
(一)數字傳播技術挑戰傳統廣告形式
(二)廣告觀念變革的體現
二、虛假失信廣告的監管與防範
(一)虛假廣告的認定與存因
(二)虛假廣告的監管
(三)虛假廣告的防範
三、廣告公信力的缺失與提出
(一)廣告公信力的歷史性缺失
(二)廣告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三)廣告傳播公信力的導入
(四)廣告公信力提出的意義
第二章 廣告公信力相關研究
一、客群的廣告態度研究
(一)客群廣告態度的內涵
(二)客群廣告態度的研究
二、廣告的社會效果研究
(一)廣告社會效果的內涵
(二)廣告社會效果的研究
第三章 公信力視野中的報刊廣告
一、理論基礎與研究設計
(一)廣告內容研究的理論基礎
(二)研究思路與設計
二、報紙廣告公信力內容分析
(一)研究對象選擇的依據
(二)內容分析的指標設定
(三)二十年來我國報紙廣告基本情況變化
(四)二十年來我國報紙廣告產品空間比重
(五)二十年來我國報紙廣告內容訊息變化
(六)研究結論
三、雜誌廣告公信力內容分析
(一)研究對象選擇的依據
(二)內容分析的訊息設定
(三)二十年來我國雜誌廣告指標的演變
(四)多角度的比較研究
(五)研究結論
第四章 我國廣告社會效果與公信力的實態
一、實態調查研究思路與設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設計
二、客群對廣告社會效果評價的總體狀況
(一)客群對廣告社會效果的總體評價
(二)客群關於廣告對兒童影響的評價
(三)客群對廣告社會效果評價的影響因素
(四)信息接觸習慣
三、客群對廣告可信度評價的總體狀況
(一)客群對廣告可信度的總體評價
(二)客群對廣告可信度評價的影響因素
四、廣告社會效果評價與廣告可信度評價的相關分析
(一)客群對廣告社會效果的評價與對廣告可信度評價
(二)客群關於廣告對兒童影響的評價與對廣告可信度評價
五、廣告公信力的媒體調查報告
(一)研究背景與思路
(二)數據顯示與分析
六、實態與結論
(一)廣告社會效果的證實
(二)廣告信任存在危機
(三)不良廣告的媒體責任
(四)廣告社會效果認知與態度不協調
第五章 廣告公信力評估模型
一、廣告公信力評估的意義與原則
(一)廣告公信力評估的意義
(二)廣告公信力評估的原則
二、廣告公信力評估的相關模型
(一)媒介公信力評估模型
(二)廣告效果測評模式
三、廣告公信力評估模型及實施
(一)廣告公信力的評估模型
(二)廣告公信力評估模型的實施
後記

作者簡介

舒詠平,安徽黃山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廣告與品牌傳播方向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社會科學》《光明日報》《現代傳播》《新聞大學》《國際新聞界》《現代廣告》《中國廣告》《廣告研究》《企業研究》《中國名牌》等學術報刊上發表論文160餘篇;出版《廣告傳播學》《新媒體與廣告互動傳播》《廣告創意思維》《廣告調查》《廣告心理教程》《品牌聚合傳播》《品牌傳播策略》《品牌傳播與管理》等著作十餘種。主持省部級縱向課題及政府企業委託橫向課題三十餘項。曾獲湖北省優秀教師、華中科技大學魅力教師稱號。
叢書主編簡介:
歐陽康,哲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華中科技大學“科技進步與人文精神”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主任,哲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克思主義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哲學家協會常務理事、亞太地區學生事務協會主席等。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6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9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
著有《社會認識論導論》《哲學研究方法論》《歐陽康自選集》《對話與反思:當代英美哲學、文化及其他》《大學文化人生》等;主編有《人文社會科學哲學》《當代英美哲學地圖》《當代英美著名哲學家學術自述》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二百六十餘篇,先後十餘次獲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持十餘項國家、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