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271畝(其中:田4240畝,地1031畝),人均耕地2.2畝,主要種植糧食、
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344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畝,主要種植西楠樺、咖啡、堅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770畝,其中養殖面積27畝;草地36畝;其他面積45畝。
基礎設施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24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8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9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
沼氣池農戶6戶;裝有
太陽能農戶51戶。
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
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全村未通路燈。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41.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3.0萬元,占總收入的76.5%;畜牧業收入228.0萬元,占總收入的15.8%(其中出欄肉豬2081頭,肉牛112頭);林業收入32.0萬元,占總收入的2.2%;第二、三產業收入50.0萬元,占總收入的3.5%;工資性收入32.0萬元,占總收入的2.2%;其它收入28.0萬元,占總收入的1.9%。
農民人均純收入395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8人(占勞動力的%),在省內務工38人,到省外務工5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9戶,共鄉村人口2425人,其中男性1269人,女性1156人。其中農業人口2425人,勞動力2046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族、德昂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2385人,德昂族25 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16人,參合率96%;享受低保13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1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19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2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20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52.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32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棒弄國小 拉丙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新城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29人,中學生92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423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8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98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38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缺水。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曬黃煙、甘蔗、水稻、咖啡、馬鈴薯、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