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廡
- 拼音:wǔ
- 部首:广部
- 外筆畫:4
基本釋義,基本字義,古籍解釋,詳細釋義,英文翻譯,
基本釋義
總筆畫:7
五筆86:YFQV
五筆98:OFQV
倉頡:IMKU
筆順編號:4131135
四角號碼:002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E91、
繁體字:廡
漢字首尾分解:廣無
漢字部件分解:廣無
筆順編號:4131135
筆順讀寫:點橫撇橫橫撇豎彎鉤
基本字義
〈名〉1. (形聲。從廣,無聲。從廣( yǎn),與房屋有關。本義:堂下周圍的廊屋)
2. 同本義 [rooms around the principal room]
廡,堂下周屋。——《說文》
3. 泛指房屋 [houses]
居大廡之下。——《史記》
4. 又如:蓋廡(蓋屋);計殿(有四坡略呈彎曲的屋面的房子)
5. 廊 [corridor]
廟中空無所有,唯一黑漆棺停廡下。——《夜譚隨錄》
6. 屋檐 [eaves]
檐,其名有十四…十一曰廡。——李誡《營造法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文甫切《集韻》罔武切《韻會》罔甫切,𠀤無上聲。《說文》堂下周屋。《釋名》大屋曰廡。廡,幠也。幠,覆也。幷冀人謂之庌。《前漢·竇嬰傳》𨻰賜金廊廡下。《注》廡,門屋也。
又《集韻》微夫切,音無。蕃廡,草木盛貌。《書·洪範》庶草蕃廡。
又讀上聲。《晉語》詩曰黍不為黍,不能蕃廡。《注》廡音武。
又與甒通。《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注》古文甒作廡。
詳細釋義
在高台基址上,周邊連續建屋,以圍成一個內向空間的院落,其周長屋,即古文獻所謂的“廡”。奴隸制時代的廡,是一種防禦性的設定。後世,宮廷外周更加築宮牆、宮城,然而廡作為一種設定,一直被保留下來。
①古代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屋子:兩~。②大屋:~殿。
廡 無邊廣擴。拼字法。“無”字邊擴充個“廣”字扣“廡” 字。
廡 古代堂下周圍的廊屋。《楚辭·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洪興祖補註:“廡,音武。《說文》曰:堂下周屋也。廡門,謂廡與門也。”
廡 《說文》:“廡,堂周屋也。”是在殿堂或廳堂的四面屋檐之下,向外開敞的部分。因殿與堂在組群中是主體建築,多採取獨立自主的布置方式,如北京故宮的 “太和殿”,寺廟中的大殿,園林中的四面廳,蘇州拙政園中的“遠香堂”,都有周匝的廡。廡的功用,既是建築室內外空間的過渡與緩衝,作為輔助的交通之用; 在空間藝術上,也是一種化實為虛的手段,可化兩山牆之閉塞為空靈,使建築與四周環境空間流通、融合為一體。
廡 堂下周邊的廊屋。《楚辭·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門。”(實庭:栽滿庭院。建芳馨兮廡門:建造充滿香氣的廊屋門。)《後漢書·靈帝紀》:“公府駐駕~自壞。”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翼而為兩廡兩廂,凡三十餘楹。”
英文翻譯
1.small rooms around a main building2.dense or luxuri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