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制折衷

《廟制折衷》。二卷。清代萬斯同所作,作於在京修史初期,據全祖望《傳》,萬斯同為徐乾學撰《讀禮通考》,又以其餘為《喪禮辨疑》及《廟制折衷》。已佚。

基本介紹

  • 書名:廟制折衷
  • 作者:毛奇齡
  • 出版時間:清代
  • 思想流源:宗王肅而駁鄭康成
  • 目的:論述廟制
主要內容,本書情況,

主要內容

△《廟制折衷》·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國朝毛奇齡撰。是書大抵宗王肅而駁鄭康成。康成謂天子五廟,周加文、武二祧為七。肅謂天子七廟,周加文、武二廟為九。漢唐以來言廟制者,互相祖述。
禮以義起,原不必膠執一說,然未有淆亂舊文如此書之甚者。夫天子七廟之見於《禮器》、《王制》、《祭法》、《穀梁傳》者,奇齡既皆以為不專言周矣,然《禮器》稱“周旅酬六屍”,則明明言周。鄭《注》、孔《疏》謂后稷之屍發爵不受旅,餘自文、武及四親廟凡六屍。周止七廟,此為確證。奇齡乃謂六屍為六廟昭穆之屍,文、武二屍不在內,故祫祭出堂,后稷屍與文、武二屍俱南向,餘東西向。考《禮器》孔《疏》,旅酬之時,毀廟之主鹹在,特無屍耳。又《春秋·文公二年傳》曰:“文、武不先不窋。”《魯語》亦曰:“周之烝也,未嘗躋湯與文、武。”奇齡乃謂文、武二屍獨與后稷同向,則毀廟之主自太王、王季以上皆列在文武之旁,是子孫得躋其父祖,而謂文、武歆此祀乎?奇齡又謂《曾子問》七廟無虛主,明遷廟、文武廟皆可虛主。今考《曾子問》明云:“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又云:“今也取七廟之主以行,則失之矣。當七廟、五廟無虛主。”
據此,則得虛主者惟遷廟耳。至於文、武之廟,即奇齡亦知其為百世不遷者也,而乃於《經》文遷廟之外,強增一文、武廟,是又以不遷之廟為可虛主矣,與《經》文“遷廟”二字顯相剌謬。蓋奇齡謂九廟而欲增高、曾以上二世於七廟內,即不得不出文、武二廟於七廟外,又以其在七廟外,即不得雲無虛主,故鑿空杜撰而為此說也。其餘因襲前人已廢之說者,尤難枚舉。蓋準以德厚流光、德薄流卑之義,則天子九廟,於義未嘗有乖。而一自奇齡言之,揆諸經傳,反多未合。甚矣其強辨也。

本書情況

清代毛奇齡先生所著作,論述古代廟制,宗三國魏時王肅而辯駁東漢末時鄭康成。卻已經散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