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楚璜

廖楚璜(1868—1937),字麓樵,湖南寧鄉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清末及民國初年先後任舒蘭縣監督官及農安縣知事,後作為吉林省省長郭宗熙僚屬,宦遊吉林前後至少有五六年時間。

基本介紹

  • 本名:廖楚璜
  • 字號:麓樵
  • 所處時代:清朝光緒年間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湖南寧鄉
  • 出生時間:1868年
  • 去世時間:1937年
人物生平,主要功績,

人物生平

廖楚璜(1868—1937),字麓樵,湖南寧鄉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
廖楚璜幼年時家裡貧困,但他勤奮好學,常到縣城的書院裡借書閱讀,每次往返三十餘里,不知疲倦。後來他考中了秀才,被當地名士周震鱗聘任,教授子女。周震鱗比廖楚璜小7歲,早年參與組織華興會,後入興中會和同盟會,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孫中山先生秘書長、大元帥代表、大本營勞軍使等職。當年,周震鱗藏書非常豐富,廖楚璜利用教其子女之機,把這些藏書幾乎通閱了一遍。
幾年後,廖楚璜被選送入日本弘文師範留學,歸國後與清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譚延闓及周震鱗於長沙共同創辦了城南優級師範及周南女校。趙爾巽在東北任盛京將軍後,將廖楚璜招往奉天,委為任方言學堂的監督,後又充任提學使司署的科長。1907年,廖楚璜被奉天學務公所選派為省視學員。
1910年初,舒蘭設治局成立,廖楚璜以特委候補知縣的身份參加了吉林省民政使組織的舒蘭、額穆(今蛟河市)兩縣實地勘界活動,並於當年二月十四日出示曉諭云:“奉設治委舒蘭暫住朝陽川官衙,擇期開印視事,本縣辦理設治諸事宜。事屬初創,縣境官轄,尚未勘劃,一切訴訟命盜各案,暫赴吉林府審判廳投訴。”
廖楚璜曾親赴朝陽川(俗稱搶坡子)視察設治地址,會同當地紳商驗查,認為此地合適,回省匯報,又派人購置木料、磚瓦、石灰等準備修建官衙。可境內水曲柳崗鄉紳提出異議,並赴省城請示。省諮議局獲悉,責承廖楚璜再次查核。廖楚璜會同有關人員重新驗查,認為朝陽川商業繁盛,有居民數百家,地處東、南、北三鄉進省城的要道,是設定縣城的理想之地,於是再次呈文報省民政使司核准。當年三月十八日(4月27日),舒蘭正式設縣,廖楚璜於在朝陽川開印視事,從此由縣正堂承理刑事和民事訴案。
廖楚璜出任舒蘭縣官後,關注民生,做了很多好事,廖公紀念碑上“民不能忘”四個字可以佐證。其德政大體有二:一是廖楚璜就任後發出了舒蘭最早的戒菸(毒)令,次年戒完,為百姓掃除煙害做出了貢獻。二是廖楚璜任職當年,東北發生鼠疫,吉林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患病死亡人數達2萬餘人,但相比而言,舒蘭受災較輕,這是因為廖楚璜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疫措施——“斷其要道,防止蔓延,即時消毒施藥,日不暇息,得以安寧”。廖楚璜離任後,當地百姓立碑紀念,現在碑上“以志去思”的字樣清晰可辨。
廖楚璜不僅在舒蘭如此,其後任農安縣知事期間,也以治盜匪而深得民心,當地百姓也曾立碑紀念。
1913年9月,江蘇海安人韓國鈞被北京政府特任為江蘇省民政長,後又任安徽巡按使。韓國鈞調廖楚璜南下,先後署江蘇宜興和安徽巢縣知事。
1917年,廖楚璜重回吉林,在吉林省省長郭宗熙幕府,並參加了郭宗熙組織的詩社“松江修暇社”。
1922年,韓國鈞再掌江蘇政權,廖楚璜在其幕下先後任江蘇太倉及東台等諸縣知事。

主要功績

廖楚璜任職宜興期間禁種煙苗,任職太倉期間興修水利,都頗有政績。他還心繫地方文化事業,當時南宋朝狀元、禮部尚書易祓所著的《周易總義》《周禮總義》在當地沒有存書,他得知江南圖書館有《四庫全書》印本,就出資譽寫副本,後來湖南長郡學宮用此副本刊行了新書。卸任後,廖楚璜寓居金陵(今南京),晚年回到家鄉湖南與同鄉友人齊璜(抗日名將齊學啟之父)研習佛學,並赴寧鄉縣內的溈山整修佛寺。後來抗日烽火燃近,於是遷回寧鄉,不久逝世,享年69歲。
廖楚璜不僅是一個有一定歷史功績的地方官員,而且也是一位頗有才華的文人,但生前詩詞著作並未專門結集而傳世。他參加了松江修暇社的第四、五、六、七、八次集會,並留下諸多詩篇,如《泊尼什哈山麓渡口》《龍潭》《神樹歌》《北山看紅葉》《北山晴雪陪頤庵節使高宴食松江白魚》《立夏前日餞春山寺見杏花盛開》等,均被收入詩社刊印的《松江修暇集》中。其中《陽曆九月九日北山高會》一詩道出了他重赴吉林的物是人非之感:
雞塞重來路八千,玉皇高閣別三年。江山到眠都如夢,花草經秋欲化煙。
大地風雲杯酒外,遙天砧杵戍樓邊。昨過白露今重九,人事茫茫海變田。
目前,廖公紀念碑已被舒蘭市文物管理部門妥善保管。天氣轉暖後,此碑將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為建縣百年獻上一份厚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