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壽豐

廖壽豐(1835-1901),字谷似,晚年自號止齋,福建汀州府永定縣青坑人,廖鴻章的長玄孫。熟悉歷史,精通數學和歷算,同治十年(1871)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國史館編修。 歷任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浙江巡撫等官職。

基本介紹

  • 本名:廖壽豐
  • 字號:字谷似,晚年自號止齋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上海嘉定
  • 出生時間:1836
  • 去世時間:1901
  • 主要作品:《廖中丞奏議》
  • 籍貫:福建汀州府永定縣青坑村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廖壽豐(1836~1901),福建汀州府永定縣人,寄籍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字谷似,又字暗齋,晚年自號止齋。鹹豐八年(1858年)舉人。同治十年(1871年)進士,改庶吉士,為國史館編修。清光緒七年(1881年),任浙江糧儲道。光緒十年中法戰爭爆發後,奏請浙漕海運,折漕收銀。光緒十三年,為貴州按察使,次年調浙江。光緒十六年,任福建布政使。旋至河南,任布政使與護理巡撫,革除河工陋規,修築孟縣小金堤石壩,疏通濟河,導黃河入海。光緒十九年,為浙江巡撫。光緒二十四年,奉旨推行“新政”,辦蠶絲廠,開蠶學館與武備學堂,發布制茶新法,試行內河小輪船,請設求是書院等。後引疾回歸家鄉,捐銀3000多兩,在故里創辦清華書館。有《廖中丞奏議》。

人物生平

光緒十三年(1887),廖壽豐任浙江按察使,後升為河南布政使,在河南,他治水患,充實糧倉,頗有政績。光緒十九年(1893),他升任浙江巡撫,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奉旨推行新政,開辦蠶絲廠,設蠶學館、武備學堂。
當時,清廷腐敗,內憂外患,民不聊生。面對列強侵略、民族危亡的時刻,許多社會有識之士都在積極探求救國之策,而教育救國,培養人才,冀以振興中華,是當時社會輿論的最強音。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作為維新派的廖壽豐,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六月十七日,即“公車上書”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向光緒皇帝遞交《清浙江巡撫廖壽豐創辦求是書院兼課中西實學事奏摺》。整個奏摺的全文是:“頭品頂戴。浙江巡撫臣廖壽豐跪奏,為浙江省城專設書院兼課中西實學恭摺奏明立案,仰祈聖監事。竊臣於上年二月間遵旨議覆臣工條奏時務折內,陳明設學堂一條,謹當隨時勸道舉行,嗣經中外諸臣將書院變通推廣,先後奉旨通行各省遵辦。竊維居今日而圖治,以培養人材為第一義,居今日而育材,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而講求實學,要必先正其志趣以精其術業,大學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舍古今中外而不易者也。歐美諸邦,學堂各千百計,自髫齡入國小,以次而中學,而大學,猶是家塾黨庠州序國學之制也。若船學、若礦學、若種植、若製造,猶是講武訓農通商惠工之政也。苟事事物物務求其實,朝考夕稽,弗得弗措,何學不之不成,亦何事之不舉。乃積習相仍,時變日亟,病詞章帖括之不足恃,而群慕西學;竊恐規形似,剽竊緒餘,借一二西語西文以行其罔利梯榮之故智,不獨西學無成,而我中國聖人之教且變而愈忘其本,此臣之所大懼也。查浙江杭州省城,舊有敷文、崇文、紫陽、學海、詁經、東城書院六所,今方以制藝取士,勢難驟為更張,另設則無此經費,惟有酌籌改並,因勢倡道。擇庫序有志之士,獎進而培植之,庶趨向端而成就易。泰西各學,名徑甚多,每以兵農工商化驗製造諸務為切於時用,而算學則其階梯,語言文字乃從入之門。循序以進,漸有心得,非博通格致不得謂之學成。屏一切模糊影響之談而課其實事,庶他日分布,轉習愈京而成才愈眾。臣疊與司道籌議,並飭杭州知府會商紳董,就普慈寺後現有群屋量加修治,專設一院,名曰求是書院。即委該知府林啟為總辦,延一西人為正教習,教授各種西學;華教習兩人副之,一授西文,一授算學,委監院一人管理院中一切事宜。一面購置儀器圖籍,由地方紳士保送年二十以內之舉學貢生監,飭據該總辦考取覆試,接見詢問,擇其行誼篤實,文理優長,並平究心實務而無嗜好習氣者,於本年四月二十日送院肄業,但予獎賞,不給膏火,學以五年為限,並明定規約,妥立課程,每日肄業之暇,令泛覽經史國朝掌故及中外報紙,務期明體達用,以孔孟程朱為宗旨,將有得之處撰為日記,按旬匯送查考,每月教習以朔日課西學,總辦以望日課西學,年終由臣通校各藝,分別等第,勤者獎,惰者罰,不率教者斥,優異者存記。選翻譯之人譯述各種有用之書,為振興學校之助,所有常年經費並教習翻譯監院及司事人等薪修工資並獎賞火食等,每年需銀五千餘兩。此外尚有隨時購置儀器圖籍暨學生紙筆一切雜用不在此數。除將東城書院每年膏火銀一千兩全數撥用外,於各書院獎賞存典生息項下歲提息洋三千元有奇,及各局裁省減並共洋四千元有奇,合計尚不及萬,均未動支正項。當此開辦之始,規模不敢過侈,俟經費稍充,再圖展拓,省外各府署,經臣分札飭辦,如寧波、紹興、金華、湖州、台州、嚴州、海寧等屬,或就書院加課,或設學堂專課,各視經費多寡,議章開辦,亦均未請動帑項。臣當隨時督察,冀收實效。將來該書院學生學業成就,如有才能超異者,由臣咨送總理衙門以備器使,各府屬學生有可用之才,由該府稟請調省考驗,一體咨送,以廣出身,而資鼓勵。”(此文原件存中國歷史博物館)
當年,光緒皇帝就御批了廖壽豐要求開辦求是書院的奏摺。根據奏摺的基本精神,廖壽豐攜杭州知府林啟及一批地方鄉紳創辦了求是書院,當年招收了“舉貢生監”30名,次年,又擴充學額,分設內、外兩院,以原來的30名為內院生,另招外院生60名,以有志於講求新學者為合格。
廖壽豐在奏摺中闡述了書院的辦學主張:“居今日而圖治,以培養人才為第一義;居今日而育才,以講求實學為第一義。”書院開設了數學、物理、化學、史地、博物、音樂等現代課程以及造船、種植、礦物、製造等技術科目,成為當時傳播新思想、新知識的場所。書院還創辦了自費留學,1898年和1902年輸送許壽裳等32名學生赴日本留學。求是書院的創立,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以後的新式高等學堂的辦學提供了寶貴經驗。
廖壽豐當年創辦的求是書院,後來改為大學學堂,雖然幾經波折,但它卻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海內外聞名的重點大學—浙江大學。他所提倡的“求是”校風,源遠流長,延至如今的浙江大學,並進一步弘揚光大,逐漸升華為“求是精神”,成為浙江大學的精神瑰寶和寶貴的光榮傳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