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仁柯(1924―2005),曾名廖勛忠,男,漢族。
1924年11月22日,生於衡南縣江口鎮楠木坪。1948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時期,廖仁柯在耒陽、衡陽等地參加地下黨工作,積極開展游擊鬥爭,牽制國民黨的兵力;開展護廠、護校、護糧鬥爭,為維護社會正常秩序、保護生產設施、迎接衡陽解放,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衡陽縣第九區團委副書記,衡陽縣團委組織部長,衡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衡陽縣委辦公室主任,衡陽縣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部長,衡陽縣革委會副主任,常寧縣委書記,祁東縣委書記。1976年12月,任衡陽地委副書記。1979年5月,任衡陽地委書記兼衡陽市委第一書記、衡陽軍分區第一政委。1983年,地市合併後,任衡陽市委書記兼衡陽軍分區第一政委。1985年,任省人大常委會委員。2005年7月3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仁柯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4年11月22日
- 逝世日期:2005年7月3日
- 出生地:湖南省衡南縣
人物經歷,學習積累知識,帶領人民發展經濟,培養和發展人才,社會評價,
人物經歷
學習積累知識
廖仁柯出生在衡南耒水河邊,喝著耒河水長大。
衡陽解放後,從事地下工作的廖仁柯被黨組織安排到衡陽縣第九區任團區委副書記。由於出身貧寒、父母早逝,只有國小文化的廖仁柯,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文化低不能勝任工作。面對重重困難,他及時買來字典,從認字析疑開始自學文化。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廖仁柯伏在昏暗的油燈下埋頭苦讀, 常常學到雞叫頭遍。憑著鐵杵磨成針的決心與毅力,廖仁柯堅持讀書、作筆記。幾年時間,他翻爛了好幾本新華字典和成語小辭典,寫下了厚厚一疊讀書筆記,閱讀能力、寫作水平顯著提高。廖仁柯還特別注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哲學、農業、 管理、領導藝術的學習。
“讀書萬卷始通神。”廖仁柯的政治覺悟、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領導才能、文字功夫均有了長足的進步,個人整體素質提高明顯。在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各項工作中, 他都一馬當先,成績顯著。他逐步成長為團縣委組織部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委辦公室主任、縣委農村工作部長和縣委副書記,成為全縣幹部中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擔任縣、地、市主要領導後,廖仁柯仍持之以恆地學習。 在辦公室案頭和下鄉手提包里,除了工作筆記本、基本數據本外,還有重要言論摘抄本、經濟社會信息收集本。一有時間,他便戴著眼鏡學習和抄寫,不停地“充電”、不倦地積蓄知識。
帶領人民發展經濟
廖仁柯切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造福民眾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帶領 人民發展經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廖仁柯由地委副書記走上地委書記崗位。這時黨的工作重點已經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放開手腳抓經濟。衡陽是以農業為主的地區,糧食是最大的優勢。廖仁柯秉著“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推廣聯產承包責任制,努力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普及雜交水稻種植,增加農業投入,使全區糧、豬、油等幾項大宗農產品的產量和商品率在全省都處於領先。衡陽地區的農業和江蘇蘇州、廣東佛山、山東煙臺等地區一樣,進入全國的先進行列。20 世紀 80 年代初,衡陽的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省前列。
1983年衡陽地市合併,廖仁柯出任新市委第一任書記。在增強城市輻射功能等重大課題上,廖仁柯進行了有益的 探索。在衡陽城區,先後立項和建設了蒸湘北路、湘江公路大橋、東風路立交橋、蒸水公路橋,搬遷了汽車西站,延 伸了解放西路。他的辛勞和奉獻,為後來加強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城市經濟結構與布局、完善最佳化城市發展規 劃、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推動城區向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培養和發展人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廖仁柯引導幹部民眾做了兩項重要工作:一是實行拔亂反正、正本清源,重新啟用一批 人才,使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了有生力量;二是認真貫徹黨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確保意識形態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機構改革、地市合併中,廖仁柯顧全大局,打破地域界限和傳統習慣,大力推進幹部任用制度改革,不拘一格 選拔、培養、造就了一批“四化”人才,不少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走上領導崗位,挑起了改革、發展的大梁。
鑒於地市合併不久,衡陽是個大市,廖仁柯身體尚好的實際,省委主要領導先後多次做工作,要求他超齡任職一段時間。他為了推進幹部離退休政策的落實和讓優秀年輕幹部能有鍛鍊的機會,謝絕了省委的挽留。
退居二線後,廖仁柯同志仍然十分關注黨和人民的事業。對市委新班子,“扶上馬、送一程”,只關心、不干預。發現問題,及時通過正當的方式和正常的渠道向組織反映,依舊保持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嚴密的組織紀律性。
社會評價
廖仁柯一生開拓進取,以身作則, 嚴格自律,自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廖仁柯十分重視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聯繫民眾、了解情況、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擔任主要領導後,堅持 三分之一的時間搞調查研究。任湖南省人大常委10年,他每年都有兩三次較長時間的調研。為減輕農民負擔,他不顧 年邁多病,深入到祁東鳳歧坪、衡南洪堰與黃獅、耒陽雅江等邊遠貧困地區實地考察,寫出調研報告,建議省政府落實減負政策與措施。
廖仁柯永葆勞動人民的本色,帶頭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任縣委書記,每年要勞動 3 個月;任地委書記,仍然每年 勞動三四十天。常寧、祁東、衡南、衡陽等縣市都灑下過廖仁柯辛勤勞動的汗水,至今流傳著他和普通農民一樣扶犁耕田的故事。
廖仁柯是艱苦奮鬥、廉潔自律的楷模。他任縣、地(市)委書記,辦公室、 辦公用具、工作用車都是前任留下的,自己沒有更新過。他下縣堅持在招待所大食堂就餐,不接受宴請;到鄉鎮,堅持同鄉鎮幹部吃一樣的飯菜,不準單獨另做。他的夫人沒有工作,家裡人多,經濟拮据,但他拒絕縣委、地委的困難補助。他的夫人帶著孩子除種菜、養雞、養豬外,還打小工。廖仁柯在祁東任縣委書記時, 因外出開會,縣計委將他的夫人招了工,並上班好幾天,他硬是責令退了回來。
廖仁柯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的堅強意志、聰明才智、赤膽忠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備受蒸湘兒女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