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素有“中國廊橋之鄉”的美譽,至今仍完好保存著34座形態各異的廊橋,這些廊橋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精湛的營造工藝上,更體現在它們與當地的民風民俗、民居建築、宗教信仰等完美地有機融合。而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被譽為“世界最美廊橋”的泗溪“姐妹橋”——北澗橋和溪東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廊橋文化園
- 地理位置:泰順
- 保護對象:廊橋
- 管理單位:縣委縣政府
泰順素有“中國廊橋之鄉”的美譽,至今仍完好保存著34座形態各異的廊橋,這些廊橋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精湛的營造工藝上,更體現在它們與當地的民風民俗、民居建築、宗教信仰等完美地有機融合。而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被譽為“世界最美廊橋”的泗溪“姐妹橋”——北澗橋和溪東橋。
聲名鵲起的廊橋,成為了我縣的又一旅遊名片。為了打造泰順最具特色的旅遊品牌,經過專家、學者的反覆研究論證,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前提下,縣委縣政府決定以北澗橋和溪東橋為依託,總投資4000多萬元,歷時3年建設泰順廊橋文化園,以展示泰順廊橋文化為主要定位,同時體現地域山水風情和民俗特徵,營造小橋流水、良田炊煙的世外桃源景象。
發揮地方特色 打造旅遊精品 我縣是一個旅遊生態環境良好、資源總量豐富、地方特色濃郁、鄉土文化底蘊深厚的縣域,不僅有古樸的木拱廊橋,還有稀有的承天氡泉、美麗的飛雲湖畔、神秘的烏岩嶺等旅遊資源。而其中的木拱廊橋,更是享譽世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參觀遊玩,這給我縣的旅遊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就如何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開發好廊橋旅遊資源,把旅遊產業做大做強?縣委縣政府經過反覆討論研究,在縣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決定建設廊橋文化園,帶動周邊鄉鎮的旅遊發展。2006年4月,縣政府首次提出建設廊橋文化園;2006年10月,縣政府召開專題研究會議,正式提出泰順廊橋文化園建設;2007年10月,廊橋文化園規劃方案上交國家文物局審批,並通過了國內著名文物保護專家和學者的會審;2008年4月12日,規劃方案通過審批。這期間,廊橋文化園內的文物修繕工作於2007年2月就已開始。今年3月份,廊橋文化園啟動了五個項目,開始大規模施工;同時,縣委縣政府從部門和鄉鎮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臨時機構,並正式設定了廊橋文化園開發建設辦公室。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缺乏保護意識,廊橋的周邊環境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在北澗橋和溪東橋旁,一座座古樸的木製老屋被嶄新的水泥房所更替;近年持續的高水位洪水,對廊橋的安全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而廊橋文化園的建設,將在保護泗溪古廊橋和古民居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適度開發,保持廊橋、古民居與歷史遺存、自然環境的完整性和文化的延續性;同時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使兩者成為有機的整體。
根據泗溪古鎮的歷史文化資源,廊橋文化園以“姐妹橋”的廊橋文化為主,以“十八學士” 的林氏家族文化為文脈,以前坪張十一故居和老街白粉牆的文物建築文化為主、古老街區文化為主題,圍繞泗溪姐妹橋保護、整治及周邊旅遊設施配套建設為重點,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廊橋文化園,打造出我縣廊橋的精品和亮點。
縣領導多次調研 全力推進工程建設
廊橋文化園的開發建設是我縣旅遊開發建設的重點工程,也是我縣的主打旅遊品牌,對於帶動我縣旅遊業發展,提升城市知名度,意義十分重大。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廊橋文化園建設,縣委書記、縣長多次進行調研,幫助解決工程建設問題。
動工伊始,每次調研,縣領導都攜帶相關部門一同前往,研究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2007年12月25日,正值寒冬,縣委書記陳浩在相關部門的陪同下,深入廊橋文化園等建設一線進行旅遊專題調研時,他要求我縣要結合實際,進行旅遊發展項目的整體規劃,加快我縣旅遊業的發展;要做大、做精旅遊發展項目,打造一批具有泰順本土特色的品牌旅遊項目,建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態休閒度假旅遊項目。
汛期的到來,給施工進度造成了一定影響,不僅耽誤工期,而且增加了施工難度,特別是極易受颱風影響的水利工程。2008年7月29日,強颱風“鳳凰”來襲期間,縣長陳建明冒著大風暴雨,到廊橋文化園的橡膠壩工程現場查看泄洪情況,並要求有關工作人員加強巡查、監測,及時上報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確保廊橋文化園建設有序推進。
工程平穩推進 預計2010年竣工
廊橋文化園是一個集廊橋保護、周邊環境整治、旅遊開發等為一體的項目,對加強廊橋的保護,弘揚廊橋文化,提高我縣廊橋的品牌知名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我縣對外宣傳旅遊的一個重要視窗,對加快我縣旅遊業發展,實施旅遊興縣的發展戰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園區占地400多畝,以“一線、二點、三區”為布局,“一線”指北澗橋和溪東橋之間的主要交通關係的泗水西路;“二點”指北澗橋節點和溪東橋節點;“三區”指山村生活區、傳統商業街區、入口展示區。
廊橋文化園建設可分為四個部分,包括環境整治工程、文物維修工程、防洪工程和旅遊設施配套工程。其中,環境整治和文物修繕工程是最主要的工程。環境整治包括民房整治和周邊環境髒亂差的治理,通過拆遷和立面改造的方式,改造成我縣傳統建築風格;對周邊環境髒亂差的治理,主要是改造老廁所以及豬圈等。防洪工程主要是對河岸、河道的整治,加強園區內的防洪能力。旅遊設施配套工程主要是遊客接待、住宿、交通、表演以及門樓等一系列旅遊配套設施。
根據廊橋文化園施工計畫,今年要啟動8項工程,並要完成其中的6項工程。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泗溪鎮黨委政府的配合努力下,廊橋文化園的建設進度平穩推進,截止6月底,廊橋文化園建設已完成泗溪“東泗公路橋”改建工程、臨水殿主體修繕工程、北澗橋橋屋和臨水殿圍牆修繕工程;至今年年底要完成園區護岸工程、橡膠壩工程、廊橋周邊環境整治和綠化工程、南溪橋維修工程;並動工建設泗水西路步行街及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園區入口廣場及停車場工程、南山演藝平台工程。
“目前的施工進度與進度表基本相符,我們力爭用兩年時間完成廊橋文化園的主要工程建設,2010年完成掃尾工程。屆時,整個廊橋文化園的景象將呈現在人們眼前。”廊橋文化園開發建設辦公室主任吳雅平說。
村民認識提升 旅遊帶來增收
廊橋文化園面積達400多畝,建設過程中,牽涉到眾多泗溪村民的直接利益。據了解,園區內需要拆遷的村民有120多戶。雖然如此,泗溪村民一致認為,廊橋文化園將給他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個人的犧牲是值得的。
根據廊橋文化園規劃,位於北澗橋對面的下橋村上墩洋的新老房子要全部拆遷,用於建設演藝廣場;住在北澗橋橋頭的居民,也要全部搬遷,全部住進泗溪下橋村的廊橋文化園安置點。57歲的村民陳學輝的家就在上墩洋,不久的將來,他的三間水泥房子將化為烏有。但他說:“政府把這個廊橋文化園建在這裡,就是對泗溪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持了,我們支持園區建設是應該的。如果你不支持,我不支持,那就什麼都不用做了,經濟也就永遠發展不了。”
“廊橋文化園將帶動經濟發展,增加當地居民收入。”家住上墩洋一座兩層木質老房子的拆遷戶林永輝說:“我從小在老房子長大,現在房子就要拆了,真有點捨不得,但為了長遠發展,這點犧牲還是值得的。”
廊橋文化園建設增加了當地村民收入。“三年前,這裡沒有商店,橋頭的這幾家小店是近兩年才開的。新58省道開通後,遊客變多了;廊橋文化園建成後,遊客肯定還會增多,到時,我們的收入還會往上升。”家住北澗橋橋頭的商家邱正莊如是說。
不僅如此,園區的工程建設也給當地村民帶來打工賺錢的機會,泗溪下橋村村民林大叔就是這些工人中的一員。“以前,在家裡除了種田,沒有別的收入來源,村裡的人都要外出打工。但在外面辛苦啊,總比不上在家強。現在家鄉有事情做了,也就不用出去了。”
廊橋文化園也給當地農家樂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北澗橋不遠處的一座老房子正在裝修,準備開一家農家樂。據該農家樂合伙人陳學樹說:“廊橋文化園建成後,人氣會越來越旺,相信農家樂會越辦越紅火。”
以宣傳和保護廊橋為己任的退休老教師周萬鞏,在北澗橋橋頭自費舉辦廊橋展覽廳,向世人展示廊橋營造工藝和歷史文化已經6年了。他認為,廊橋文化園不僅有利於加強廊橋的開發和保護,而且也為廊橋走出泰順、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個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