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1年,
安次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廊坊完小設立國中班。
1952年5月,國中班從廊坊完小遷至古縣,並正式被命名為“安次縣初級中學”。
1953年9月8日,學校遷至廊坊光明道西。
1956年7月,校名改為“廊坊中學”。
1958年9月增設高中班。
1982年6月,改稱“廊坊市第一中學”,校名沿用至今。
1995年8月學校上劃廊坊市管。
2002年7月取消初級中學只保留高級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1年,有教學班60餘個,在校生4000人。
硬體設施
1996年廊坊市政府為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投資近2000萬元建設了新的科學實驗樓、辦公樓、學生宿舍樓及標準田徑運動場,現學校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學校配有微機室、可視功能的語音教室,理化生音體美等學科教學設備均達到國家一級配備標準。學校建有圖書館、藏書4萬冊。1999年底校園
閉路電視網建成現已投入使用。
校園占地103000平方米,被市政府命名為“花園式單位”。
師資力量
截至2011年,全校共有教職工326人,其中
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160人,一級教師96人,教師平均年齡39歲,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知識、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特級教師(6人)
李永金(物理)、楊景賢(數學)、任正(物理)、邊英華(語文)、周文秀(物理)、劉文俊(化學)
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
王子強
河北省骨幹教師(12人)
肖寶才、倪玉芬、張全水、姚秋艷、鄭秀良、張啟傑、
劉文俊、閆志海、閆鳳林、趙永清、王福英、辛淑華
廊坊市骨幹教師(34人)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斐然,高考上線率連年穩居廊坊第一,2000年以來,本科累計上線人數3169人,其中考入清華、北大、南開、人大、復旦、浙大、中國科大等全國重點大學的人數達1015人,統招生高考本科上線率達100%,重點上線率達36%。
2000年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重點大學上線人數140人(含2名保送生),占參加高考人數的25.69%,上線人數和上線率均在全市重點中學中遙遙領先。大學本科以上上線人數259人,大學專科以上上線人數514人,分別占參加高考人數的47.52%和94.31%,在全市重點中學中名列第一。理科總分平均515分,比河北省本科錄取分數線高14分,其中數學、英語、語文、物理、化學五科平均分、及格率和優秀率均位居全市各校之首。與該校1999年相比,重點大學上線人數增加65人,增長86.7%;達大學本科以上上線人數增加115人,增長79.9%;大學專科以上上線人數增加152人,增長42%,創造廊坊一中歷史最好成績。
學校先後承得了省教委“九五”重點課題3個,市級課題8個,已有38篇論文在國家刊物上發表。
恢復高考後有4000餘名學生踏進高等學府大門。在數理化、英語、作文、計算機等
奧林匹克競賽中,有220人次獲省級以上獎勵,其中數學、化學兩科曾獲河北省第一名。
教師成績
截至2011年11月,學校有被評為“廊坊市優秀教師”5人、“河北省優秀教師”1人、“廊坊市優秀班主任”2人、“河北省優秀班主任”1人、“河北省德育先進工作者”8人、“廊坊市十大傑出青年”1人、“廊坊市優秀黨員”2人、“廊坊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廊坊市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工作者”1人。
教師榮譽
序號 | 榮譽稱號 | 姓名 |
1 | 廊坊市優秀教師 | 王子強、韓振民、塔淑柳、李永金、楊景賢 |
2 | 河北省優秀教師 | 王福英 |
3 | 廊坊市優秀班主任 | 高建輝、邊英華 |
4 | 河北省優秀班主任 | 楊景賢 |
5 | 河北省德育先進工作者 | 劉鐵成、李雲川、岳晶霞、李永金、邊英華、周文秀、閆鳳林、任正 |
6 | 廊坊市十大傑出青年 | 李宗偉 |
7 | 廊坊市優秀黨員 | |
8 | 廊坊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 劉文俊 |
9 | 廊坊市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工作者 | 閆志海 |
學校榮譽
學校注重學生德育工作,文明禮貌教育、藝術教育、
軍訓等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先後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民健身先進單位”、被
國家教育委員會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命名為“全國學生視力監測先進學校”、被省國防教育領導小組和省教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歌曲歌詠比賽先進學校”,被省團委命名為“河北省先進業餘少年
警校”、被省委宣傳部、省教委、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北省先進團委”、被省教委命名為“落實《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優秀學校”、1999年被省教委命名為“河北省實驗教學示範校”、“河北省電化教學示範校”、2000年被命名為“全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有20名教師獲省級以上獎勵。
學校先後被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認定為“社會公認滿意學校”,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園”、“河北省中國小德育工作示範校”、“河北省創新教育先進學校”。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