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村(福建寧德福安市溪潭鎮下轄村)

廉村(福建寧德福安市溪潭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廉村位於福建寧德福安市溪潭鎮穆陽溪中游西岸,舊名富溪津、石磯津,是唐朝福建第一個進士薛令之的故鄉(唐神龍二年、706年中進士),被喻為開閩進士第一村, 又因薛令之為官清廉,被御賜“廉村”、“廉水”、“廉嶺”之名。是中國唯一被皇帝敕封以廉的村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廉村
  • 地點:福建寧德福安市溪潭鎮
  • 舊名:富溪津
  • 著名景點:明清時期的廉村城牆、陳氏宗祠等
  • 著名人物:薛令之
人文歷史,交通信息,發展,著名景點,底蘊,拓展閱讀,

人文歷史

廉村被喻為開閩進士第一村,位於福安市溪潭鎮穆陽溪中游西岸,舊名富溪津、石磯津,因里人薛令之是福建第一位進士(唐神龍二年、706年中進士),且為官清廉,被御賜“廉村”、“廉水”、“廉嶺”之名。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築城牆以御倭寇,稱廉村堡。堡平面略呈橢圓形,周長1258米(現存850米)。牆面用鵝卵石壘砌,中為泥土夯築。牆基厚4米。
東、西尚存三個城門,用花崗岩條石疊砌。城堡內面積達10萬平方米。有明代官道,中用鵝卵石拼花、縱向平鋪三條條石,長500米,橫貫城堡東西。官道兩側尚存大型明、清時期民居26座,清代祠廟4座。
不少家庭大廳迄今仍完好地擺放著當時造型古樸、雕鏤精緻的大型木屏風。
城東有明代古碼頭2座,用鵝卵石鋪砌,寬約3.5,曾是通往大海的內河港口,也是溝通閩東北和浙南的水陸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沿溪是用鵝卵石鋪就的古道,路旁並立幾方石碑。
廉村歷代人才輩出,自唐至清,獲取各種功名者共50多人,宋大觀三年(1109年)到南宋寶祐三年(1255年),146年間,有進士23人,出現(陳雄)一門五進士、父子兄弟三代俱登高第的奇蹟。宋代朱熹與其父朱松都曾到廉村講學。

交通信息

溪潭(15分鐘公路)——譚頭(25分鐘沿溪邊和茶園裡的小路走,風景很好)——廉村(很美的一個古村子,很多的古蹟建議做第2天的露營地)—5分鐘到渡口過河—瀨頭(20分鐘山路)——將軍墓(15分鐘土路)——城山(30分鐘,土路)——下馬山(120分鐘古道,很漂亮,途徑七斗崗)———(渡口過河)—陽尾(福安城郊區)—(坐車)—福安

發展

廉村是福建省少見的古文化村。1992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福建省博物館的專家學者考察了廉村的村容村貌和古文化遺蹟。對保護完好的古建築、古碼頭、古雕刻、古官道、古城堡讚不絕口。現已逐步開闢成為福安古文化旅遊地。

著名景點

村內主要文物古蹟有:明清時期的廉村城牆、陳氏宗祠、陳氏支祠、後湖宮、媽祖廟、陳樹安宅、陳住松宅、“聰明泉”、薛令之故居、薛令之讀書處(靈穀草堂)、古碼頭等。傳統產業主要是田草織席等。
溪潭廉村還有宋代城堡建築群、宋將 陳最墓,賽岐蘇陽明將劉中藻墓,康厝東山雪洞(“劉子讀書處”)等

底蘊

典雅整齊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牆、苔跡斑駁的古道碑、氣派莊嚴的祠堂,廉村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透出一股幽然、靜肅之氣。這個遠近馳名進士名村雖然在閩東山水裡低調地隱藏著,但這裡的一景一物,卻無不映照出這個古老村莊久遠歲月里積澱的輝煌。
卵石鋪就的廉村古場院卵石鋪就的廉村古場院
村內官道縱橫,以石條、石塊精心拼嵌成八卦、太極、麥穗等圖形的古官道,領你步入曾經的繁華之地。廉村原名石磯津,在福安市區西南15公里處。
先人薛令之勤奮攻讀,成為八閩第一位進士,並以其剛正不阿、清廉自好的品德受到唐肅宗嘉許,敕封他所在村為“廉村”.水為“廉水”,嶺為“廉嶺”。
此後,廉村文化逐漸形成氛圍,在文化交流和村內詩書相承的家學淵源相互影響下,終成村內百年人才迭出的大觀。
從宋大觀三年到寶佑元年約150年間,廉村連續出現17位進士,平均每十年就有一人進士及第,尤其陳雄一門五進士,父子兄弟俱登高第,其榮耀顯赫,流芳一時。遙想當年,鑼鼓喧鳴、冠蓋雲集,官道兩邊村民夾道歡迎衣錦還鄉的文官武將,場面何等壯觀。
遠去留下古民居、古祠堂、古屏風、古榕樹供後世景仰者憑弔。宗祠內高懸的匾額、維肖維妙的木屏風,還有堂前坐鎮的威嚴石獅,無一不訴說著家族曾經的顯赫。叩開昔日的高門府第,滿臉皺紋的老人家扶著紅漆剝落的木門,一個定格的畫面道盡歷史的滄桑。
這座在一門五進士故居遺址上重建的古民居,門樓上寫著“就日瞻雲”四個大字,也只有這樣的宏偉大志,才可能書寫這樣一段書香世家的傳奇。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村外,一條長約一千二百多米的古城牆環圍廉村,藤蔓相繞、苔跡縱橫、巍然屹立。百年來,它以這種頑固的姿態,在那些硝煙歲月,保衛了廉村的安寧平和,讓廉村的文化得以延承發揚。
村外的古碼頭曾是溝通閩東北和浙南的水陸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繁華一時,然而這些如今隨著流水而消逝,只留下5米多寬級級鋪排的鵝卵石石階,緩緩地伸入溪流,印證昔日“海舟魚貨並集,遠通建寧府諸縣,近通縣城及各村”的繁華。
逝去的已經逝去,守住的是這份文化、這份沉澱、這份感動。廉村,那掩不去的璀璨光芒在依然在經年遺存里熠熠閃亮,令人神往。

拓展閱讀

廉村原名石磯津,在福安市區西南15公里處。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光祿大夫薛賀由江南遷入福建,輾轉定居於石磯律。他的第六代孫薛令之勤奮讀書,在唐神龍二年(706年)終成為八閩第一位進士,及第後授官左補闕、太子侍講。時宰相李林甫弄權,東宮官受冷遇,薛令之憤懣不平,題《自悼》詩於牆上曰:“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乾。
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只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表示對唐玄宗做法的不滿。唐玄宗見詩後,豈能容得?當即在旁和詩一首:“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薛令之便稱病,辭官還鄉。後唐玄宗聞其家貧,讓長溪縣每年撥給賦谷,薛令之總是酌量領取,從不多要。唐肅宗即位後,感念昔日師生之誼,旨召薛令之入朝.是時薛令之已去世。為嘉許他的廉潔清正,肅宗敕封他所在村為“廉村”.水為“廉水”,嶺為“廉嶺”。後唐時(923—936),有陳姓遷入廉村。從北宋大觀三年至南宋寶祜六年(1109—1258)的150年間,廉村薛、陳兩姓共出過17位進士。陳姓。還有一門五進士、三代俱登高第的。
廉村古堡在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福安縣誌》就有城牆環村而築,全長1400米,牆厚3.6米,現有高度4.4米,是一道堅固的防禦工事。城堡原有8個門,現仍存6個。在沿溪的一段城牆中,兩座完好的用條石構築的拱頂牆門巍然屹立,和門前清流明淨的廉溪流水、近旁繁茂蓊鬱的古榕秀色相互映襯,平添許多景致。
城堡內的古官街典雅整齊。官街上的官道,由3條縱向平行鋪排的光潔條石組成,中間鑲嵌著精心拼花的細小鵝卵石。祠堂前面的場院則用鵝卵石拼嵌成數個直徑達]米的圓形圖案。共同構成線條流暢、氣派莊嚴的圖畫。巷陌深處翹然高昂的粉刷院牆,則是建於明清時代的古民居,不少家庭大廳至今仍完好地擺設著昔日造型古樸、雕鏤精緻的大型木刻屏風。據傳宋代廉村鼎盛時。官道兩旁聳立十六座氣勢顯赫的進士府第,因為歲月遞嬗和戰爭兵火,現已不復存在。但在薛令之故居遺蹟前兩尊尚存的小石獅,應是廉村歷史的最明顯的見證。
沿溪城牆南邊,有保留完好的唐宋古碼頭。據舊《福安縣誌》載,當年這裡“漁舟漁貨並集。遠通建寧府諸縣,近通縣城及各村落”。過去這裡河床很深,溪流開闊,海潮漲起可直抵村頭。因此,它既是直通大海的內港,又是溝通閩東北和浙南的水陸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地位相當於的賽岐港。沿溪是一條鵝卵石鋪就的5米寬的古通道,路旁並立著幾方苔跡斑駁的古碑石。碼頭用碩大的鵝卵石一級一級鋪排,緩緩地伸向溪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