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04-2010年)

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廈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04-2010年)的通知

廈府辦〔2005〕6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

《廈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04-2010年)》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OO五年一月八日

廈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04-2010年)

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市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的關鍵時期,將為廈門職業教育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推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進步、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是當前具有戰略意義的緊迫任務。為此,根據海灣型城市的總體建設目標和《廈門教育之城規劃》,制定廈門職業教育2004-2010年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04-2010年)
  • 被通知部門:各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
  • 製作部門: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布時間 :2005年1月8日
廈門職業教育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廈門職業教育持續發展。至2004年,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31所,在校生28616人。其中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所屬學校16所,在校生9583人;市衛生、文化、體育行政部門所屬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1742人;技工學校2所,在校生2950人;省屬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生7072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7所,在校生4385人。全市有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5所(含廳屬中專),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4所。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全市現有公辦高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生7999人;民辦高等職業學校(含籌建)10所,高職學歷教育學生3999人,高等教育學歷文憑學生13820人。
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有著良好基礎和優勢,但也面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偏小,教學設備不足,實訓基地建設明顯滯後,“雙師型”教師隊伍缺乏;就業準入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辦學模式還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城鄉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農村職業教育發展明顯滯後。
我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與總體目標
(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圍繞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為重點,推進職業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著力培養“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升學有希望、終身學習有基礎”的畢業生,逐步建立起與產業發展和就業需要緊密結合,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高中等職業教育相銜接,與普通教育相協調,定位準確、結構最佳化、特色鮮明、靈活開放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我市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的總體目標是: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合理比例,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到2007年,中等職業學校從目前的31所調整至20所左右,校均規模達到1500人以上。每年招生1.1萬人左右,在校生達3.3萬人以上。國中畢業生百分之百升上高中各類學校,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升學率達90%以上;高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達3.2萬人(其中公辦高等職業學校1.2萬人,民辦高等職業學校2萬人)。到2010年,全市創建3所骨幹性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1.5萬人;4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近2萬人;4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加大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術工人、技師的培養和培訓力度,使我市技術工人數占企業各類職工總數的比例達到50%以上,高技能人才在技術工人中所占比例從現在的7%提高到13%。每年培訓城市在崗職工32萬人次,培訓農村向城市轉移勞動力0.6萬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0.5萬人。
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
(一)以調整學校布局為重點,最佳化資源配置,增強職業教育服務於產業發展的能力。
1、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提高職業學校集約化、規模化辦學水平
----重點建設“廈門職業技術學校”(暫定名)。將廈門旅遊職業中專學校、廈門商業學校和廈門市交通職業中專學校集約遷至集美文教區,實質性合併為“廈門職業技術學校”。校園用地400畝,辦學規模4000人。以高品位、高水平規劃為先導,以內涵發展為主線,以學科與專業建設為核心,以師資隊伍建設和高質量校舍建設為支撐,將學校建設成為福建省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基地。
----重點扶持華廈職業學院。以資產置換為主,政府適當投入,將該學院遷至集美文教區建設,與廈門職業技術學校實行同一校區兩所學校、兩個牌子、兩種體制聯合辦學的管理模式。華廈職業學院校園用地500畝,辦學規模5000人。
----擴大廈門電子職業中專學校的辦學規模,突出電子與信息技術套用和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兩大類專業辦學特色,在校生達到3000人以上。
----遷建廈門高級技工學校至翔安文教區,突出技能訓練為主的辦學特色,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創一流職業培訓基地,加掛翔安區職業技術學校牌子,承擔翔安區職業教育任務,校園用地500畝,在校生規模達到6000人以上。
----廈門衛生學校進一步適應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加強學科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建設護理、口腔等專業,將特色專業優勢輻射到全省、全國乃至境外。抓緊籌建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廈門市音樂學校、廈門戲曲舞蹈學校和廈門市體育運動學校各自擴大規模,辦出特色。
2、整合擴建同安、翔安、集美、海滄4個區中等職業學校
集美區----擴建集美職業技術學校。該校現占地52.5畝,在校生1800人,新征建設用地36畝,擴建校舍面積4萬平方米,辦學規模達3000人以上,辦成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同安區----新征建設用地200畝,用於整契約安育才職業學校和廈門市第二技工學校,保留兩校校名,在校生規模3000人。
海滄區----海滄區職業中專學校與東孚中學(國中校)分離辦學,海滄區職業中專學校征地55.5畝,在校生規模15O0人以上。
翔安區----遷建廈門高級技工學校至翔安文教區,加掛翔安區職業技術學校牌子,承擔翔安區職業教育任務。
(二)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
1、學科專業建設。加強引導,推動職業學校針對我市產業、行業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設定和調整專業。按照定位準確、結構最佳化、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原則,強化發展特色優勢專業,帶動專業建設全面、協調發展。到2007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建成一批在國內同類專業中教學條件較好、專業特色鮮明、管理模式先進、教學質量一流的示範專業,其中國家級示範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10個,市級骨幹專業12個。到2010年,建成國家級示範專業10個,省級重點專業15個,市級骨幹專業20個。
重點建設優勢特色專業。在鞏固和提升原有計算機及其套用、護理、烹飪3個國家級示範專業和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套用2個省級重點專業的同時,遴選一批優勢特色專業進行重點建設。其中創國家級示範專業的是:財務會計、汽車運用與維修、旅遊與酒店管理、空中乘務等;創省級重點專業的是:物流管理、港口機械、電子技術套用、模具設計與製造、電子商務、製冷與空調、廣告裝璜、美容美髮、食品加工與檢驗等。充分發揮示範專業、重點專業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教育創新等方面的輻射、帶動影響作用,為我市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扶持新興、緊缺專業及區級職業學校的骨幹專業。對一些目前基礎較弱,但又是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新興、緊缺專業給予更多關注和更多投入,促進其發展壯大。重點扶持區級職業學校的骨幹專業,主要包括:機電一體化、機械製造、服裝製作與行銷、園林與花卉、國際海員、食品生物工藝和化工等。
2、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每所中等職業學校都要有實訓基地,要加強與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協作的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重點建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實訓中心、機電實訓中心、旅遊與酒店實訓中心(含酒店服務、烹飪、空乘)。
3、職業技能鑑定。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加快職業學校職業技能鑑定站的建設,全市100%中等職業學校建立職業技能鑑定站。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70%以上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
1、為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減少“新農民”的產生,促進農民增收,必須讓更多的職業學校,在更大的範圍內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8萬人,其中2005年培訓0.8萬人,2006年至2010年每年分別培訓 0.6萬人。
2、從2005年起,全市國中畢業生全部升入高中各類學校學習。對完成招生計畫的中等職業學校,市財政給予辦班補助經費。實行中等職業學校貧困生助學制度,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實行學費減免。未升學的農村高中畢業生,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協調,進入高級技工學校學習,市財政給予適當的學費補助。中等職業學校農村新生和未升學的農村高中生的入學報到工作,由各區、鎮、村負責動員。
(四)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培養
1、從2005年起,開放全市所有的職業學校,主動為企業承擔職工培訓,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
2、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和培養規格設定專業,確定招生人數,為企業定向輸送合格勞動者。
3、鼓勵企業為職業學校提供兼職教師、實訓場所和設備,吸引企業在職業學校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和培訓中心。
保障措施
(一)政府要增加用於發展職業教育的投入,確保職業學校正常運轉所需經費的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市屬公辦職業學校生均綜合定額不低於普通高中生均標準。
(二)職業學校按規定收取的學費納入學校預算管理,任何部門不得沖抵財政撥款,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三)加大廈門職業教育投入。多方籌措5億元資金投入市級職業院校建設。市、區兩級政府3年內按6比4的比例撥款用於區級職業學校建設。市財政另撥專款1500萬元,用於支持職業院校創辦國家級示範專業、省級重點專業、我市經濟建設急需的新興與緊缺專業、區級職業學校的骨幹專業建設和師資培訓。
(四)實行靈活的進人機制,允許職業學校面向企業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技師和能工巧匠到學校任教,人事、勞動保障部門要積極為職業學校招聘人才提供服務。
(五)完善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從2005年起,職業學校畢業生中申請與其所學專業相關的中級及中級以下職業技能鑑定,只進行操作技能考核。國家級重點、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校的主體專業,經勞動保障和教育主管部門認定,其畢業生參加校內理論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並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者,可視同職業技能鑑定合格,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經人事、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請參加專業技術從業資格考試,並免試部分科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