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珠繡

廈門珠繡

廈門珠繡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手工藝品。珠繡起源於唐朝,鼎盛於明清時期,解放後工藝逐漸失傳。廈門珠繡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繡包等一百多個品種。這些產品均採用閃亮奪目,五彩繽紛的玻璃珠子和電光膠片,運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針繡、疊片繡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雅秀美,清新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珠繡
  • 外文名:Xiamen embroidery
  • 位置:廈門
  • 類型:裝飾性工藝品
  • 起源:唐朝
  • 鼎盛:明清時期
  • 現狀:這門手藝幾乎失傳
概況,歷史,現狀,傳承人物,繡法,

概況

珠繡掛圖《廈門海堤》、《南京長江大橋》、《龍鳳戲珠》等,構圖清新,設色柔和,景物逼真,層次分明,參加過全省、全國工藝美術展覽,並被選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珠繡拖鞋,繡工考究,樣式大方,品種多樣,穿著舒適。有的鞋面純系玻璃珠子繡成,有的則在絲絨面上用彩珠繡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圖案,絢麗多彩,柔軟舒適,尤其是夜間穿用,在燈光照射下,熠熠閃爍,光彩耀人。廈門珍珠拖鞋,以其設計新穎,造型別致,工藝精細,風格獨特,受到國內外客商的好評。
廈門珠繡廈門珠繡

歷史

珠繡起源於唐朝,鼎盛於明清時期,解放後工藝逐漸失傳。其設計精美,色彩對比強烈,經過專業繡工將多種色彩的珠粒經手工縫製而成,具有獨特的裝飾手法和藝術風格,其珠光寶氣,晶瑩華麗、新穎別致、色彩明快,經光線折射又有浮雕效果,是現代生活理想的高檔時尚禮品、室內裝飾品。
珠繡採用彩色玻璃珠、電光片為原料,運用多種針法與手法,使產品具有珠光燦爛、絢麗多彩的一類刺繡。珠繡分半珠繡和全珠繡兩種。
廈門珠繡工藝的歷史有近百年,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期,一些華僑從海外帶回一些玻璃珠點綴的繡花拖鞋,廈門民間製鞋藝人看了愛不釋手,從中受到啟發,設法從日本、南洋一帶捎回一些玻璃珠子,開始嘗試在鞋面上繡出各種花鳥圖案。於是,廈門珠拖便開始流行開了。
上世紀20年代,大同路幾乎成了珠拖一條街,“活源皮行”從海外進口絲絨、玻璃珠等材料,僱請一些民間藝人製作各式拖鞋,除內銷外,還開始出口到東南亞一帶。到了上世紀50年代,廈門將民間藝人集中起來,組建廈門珠繡拖鞋廠,專門生產珠繡和珠拖鞋。
廈門珠繡拖鞋廠生產的珠繡拖鞋出口到亞、歐、美的50多個國家或地區。在1989年7月舉行的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該廠生產的水晶牌珍珠拖鞋榮獲金牌獎。珠繡主要原材料為玻璃珠、電光膠片和絲絨。其工藝是運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直繡、疊片繡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

現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珠繡拖鞋、包袋曾是廈、漳的特色工藝品,風靡海內外。但現在這門手藝幾乎失傳了。鄧彩端的腦袋裡裝著1000多種珠繡圖案,七旬老太鄧彩端欲注入20萬元資金,重振這門工藝.。
漳州老太欲重振廈門珠繡漳州老太欲重振廈門珠繡
珠拖繡工極為考究,有的鞋面純以玻璃珠子繡成,有的則在絲絨面上用彩珠繡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圖案,絢麗多彩,尤其是夜間穿用,在燈光照射下,熠熠閃爍,貴氣逼人。彩端當年是漳州巷口珠繡工藝廠的廠長,每年都要設計出100多種圖案參加廣交會,10幾年下來,她的腦袋裡裝了上千種圖案,甚至不必畫底稿,拿起針就能繡出新圖。她把拖鞋擺上各賓館的樓梯口,許多老外拿起拖鞋愛不釋手,不會說英語的鄧彩端便將他們拉到展館內,請翻譯介紹,訂單紛至沓來。巷口珠繡廠生產的“玉晶牌”珠繡拖鞋被評為“福建名鞋”,彩端也獲得“省勞模”、“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如今正流行復古風,隨著家居環境的改善,珠繡拖鞋一定會受到喜愛,可以成為廈、漳的特色旅遊工藝品。只要有資金注入,把當年的姐妹們召集到一起,復興這門工藝。”。

傳承人物

謝麗瑜非物質文化遺產——廈門珠繡藝術傳承人、正人·珠繡藝術工作室負責人。

繡法

珠繡工藝是在專用的米格布上根據花之源自主設計的抽象圖案或幾何圖案,把多種色彩的珠粒,經過專業繡工純手工精製而成。珠繡藝術特點是珠光寶氣,晶瑩華麗,色彩明快協調,經光線折射又有浮雕效果,是現代生活理想的高檔時尚禮品、室內裝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