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附屬演武國小

廈門大學附屬演武國小

位於廈門市思明區,它依山傍海,與閩南名剎南普陀,廈門大學等學府毗鄰。該校創辦於1929年,原名養正義務國小,文革中又名為七·二七國小,後改為東沃國小。1985年遷址於當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操練水師的演武池畔,為紀念鄭成功的業績,市政府將它改名為演武國小。中國第一位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博士曾就讀於該校。1995年8月,楊楊振寧博士回國參加在廈門大學召開的國際化學會議時會見了母校的師生代表,他為學校題詞,勉勵在校學生要“好好讀書,創造美麗的未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附屬演武國小
  • 英文名:Yanwu Elementary School
  • 簡稱:演武國小
  • 創辦時間:1929年
  • 所屬地區:思明區
  • 主要獎項:廈門市首批省級文明學校之一
歷史沿革,硬體設施,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1949年12月養正義務國小(即今演武國小前身)於南普陀寺原佛教養正院院址成立,首任校長鄭普雪。開辦之初,有六個班,學生180名,教員8人。
1950年學校改由寺院、社會捐助和廈門大學等方面聯合辦學,成立校董會,由林金沙和南普陀住持釋廣心、釋本宗等任校董,林金沙任校長,教員多數由廈門大學學生兼任。
1952年6月,學校改公辦,原廈門大學附屬國小因院系調整而撤消,該校併入本校。同時,學校更名為東澳國小,招收廈門大學教職工子女和附近的城市居民子女入學。原校董會撤消,由人民政府指派林友梅為首任校長,學校教員8人,職工1人,學生約200人,校址仍設在南普陀寺養正院舊址。
1965年林友梅校長退休,由周惠珍接任。
1966年6月-------1968年8月學校因十年浩劫,教學秩序受到破壞,但仍堅持上課。
1969年8月學校改名為七.二七國小,原有教學管理體制被廢止,由工宣隊進駐學校,成立學校教育革命領導小組,黃智城任組長,校址仍設在南普陀,辦學規模與“文革”前相近。
1973年鄭仕仁接任學校領導小組組長,當時學校雖處在動亂年代,但是全校教師排除干擾,仍堅守崗位,堅持教學。
1977年底,粉碎“四人幫”後,通過批判教育戰線“左”的路線,學校恢復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陳胞與改任學校副校長。
1978年------1979年先由陳慰錠任副校長,1979年底,思明區人民政府任命蔡瓊珍為副校長,後升任校長。
1980年七.二七國小恢復東澳國小原校名。
1983年,學校規模擴大,學生人數倍增,原在南普陀的校舍已不敷使用,為此,在廈門市教育委員會、思明區人民政府、廈門大學和國家海洋第三研究所的支持下,學校開始重建校舍,籌備遷出。
1985年底,東澳國小遷入民族英雄鄭成功操練水師的原演武池舊址,新建校舍,並改名為演武國小,學校規模擴大到20個班,學生1000多名,教職工40多名。
1990年12月,蔡瓊珍校長離職休養,思明區人民政府任命蔡家珩為校長。
1992年任命甘秀琴為黨支部書記。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深化教育改革,開始了新的征程,樹立新的里程碑。
現校長為蔡宏敏,副校長為蔡紅紅。

硬體設施

廈門大學附屬演武國小校園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全校30個教學班,教師83名,學生1500多名。演武國小現代化教學設備完善,具備校園網、閉路電視系統、廣播系統、遠程網路系統、演播室、多媒體電教室、網路電腦室、自然實驗室、多功能教室、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

所獲榮譽

學校成為廈門市首批省級文明學校之一,並從1991年始連續創建三輪省級“文明學校”。該校曾獲得多項榮譽,如 “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試驗學校”、“全國學科‘四結合’實驗學校”、“全國啟發式教學實驗基地學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廈門試驗區體育學科試驗基地學校”、“中國小英語動態真實原則推廣性實驗學校”、“‘問題解決’實驗研究基地學校”、“省級示範學校”、“省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全國紅旗大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