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在中國歷史上,談論廁所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廁所這個主題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有關中國廁所的論著也很少見到,因此在公廁文明的教育上有著很大的開發潛力。
廁所是使人放鬆、振奮和感到享受的聖地。人們必須關注所有公共廁所設施的更新改造,使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一個良好的廁所環境體現了對於使用者的尊重,反過來,使用者也會尊重它,這樣,人們的舉止也相應地變得越來越文明。
相關解釋
廁所的別稱及相關解釋
廁 所——人類(及高級寵物)排泄的地方,也就是拉屎、撒尿的地方。
茅 房——在鄉村一般用茅草搭建廁所,因為像房子一樣,就叫:茅房。
茅 樓——其實就是茅房,叫“樓”是表示農村曾對小康生活的嚮往。
洗手間——城鄉條件好的廁所如廁後有水可以洗手,所以也雅稱:洗手間。
衛生間——因為居住條件好了,有了室內廁所不用再用便盆了,代表講究衛生。
室外廁所——室外廁所。
各地差異
世界各地不同的廁所文化
中國大陸
在洛陽“大不同”飯店裡,見到指示牌上寫著“輕鬆花園”四個字,起初不明白是何意。後來看到旁邊的兩個英文字母“
WC”,不由得被這富有幽默感的廁所指示牌逗得撲哧一笑。
中國台灣
到了台北,筆者發現,很多廁所的指示牌上寫著“化妝室”。台灣把廁所稱為“化妝室”,源於日本。在日本,筆者經常見到廁所的指示牌上寫著“化妝室”。這小小的細節,反映出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所留下的深刻影響。不過,筆者也注意到,在台灣的機場或者火車站,指示牌上沒有寫“化妝室”,而是按照國際常規寫作“廁所”或者“
盥洗室”。
日本國
在日本,為什麼會把廁所叫做“化妝室”呢?那是因為日本的許多廁所里都有洗臉盆、鏡子,進入廁所之後,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梳理一下頭髮,女士還可以搽一下粉、抹一下口紅。日本人非常愛乾淨,養成一進屋就換拖鞋的習慣。筆者住在日本志摩市鳥羽溫泉的時候,一進客房就要換拖鞋,而進客房的廁所時還要再換另一雙拖鞋,那雙拖鞋上寫著“御手洗用”,意即廁所間專用。
日本賓館的抽水馬桶非常考究:馬桶坐圈是用電預熱的。大便之後,可以摁動馬桶右側的電鈕,便有一股細小而壓力頗大的溫水水柱噴了出來,把便處沖洗得乾乾淨淨。這水柱的壓力大小、水溫高低都可以調節。起初,筆者以為在日本所住的都是四星、
五星級賓館,才會有這樣講究的抽水馬桶,後來發現連公共廁所里也是這樣的馬桶,只是馬桶坐圈沒有用電預熱而已。
美國
在美國,總是把廁所稱為“休息室”(restroom)。筆者在美國找廁所時,也總是問“restroom”在哪裡。美國人所說的“休息室”,跟日本人所說的“化妝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乾淨、寬敞。而且免費提供洗手液和手紙。有的還免費提供鋪在馬桶圈上的紙圈。
俄羅斯
不過,筆者在俄羅斯,詢問“restroom”在哪裡,對方往往一臉茫然,問“Toilet”才能讓對方聽懂你要找的是廁所。
廁所的入口處,通常用“MEN”(男)和“WOMEN”(女)來區別性別。在日本,有的廁所則以“紳士”和“婦人”區別男女。在法國的廁所,則風趣地以艾菲爾鐵塔的圖像和
凱旋門的圖像分別表示男性與女性。最奇特的是,在海南島瓊海市的“
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那裡廁所區別男女的標誌,居然是手持短槍的男戰士與女戰士圖像。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的公共廁所里,筆者發現居然掛了一個黃色的鐵盒子,專門收集注射毒品的針筒。據說,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充分尊重人權,其中甚至包括吸毒的權利。一旦吸毒者犯了毒癮,可以到公共廁所里注射毒品,注射完了,就把注射器扔進黃色的鐵盒子。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廁所,折射了形形色色的觀念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廁所文化”。世界上居然有一個專門的“WorldToiletOrganiza-tion”———“世界廁所協會”。這個協會在各國從事廁所以及廁所文化的研究。其實,改善世界各國的廁所環境,也是一個關係民生的重要問題,值得加以研究和探討。正因為這樣,“世界廁所協會”在世界各國設立分會,各分會設立主席。“世界廁所協會”每年還舉行年會,組織各會員國互相參觀,以改善和提高各國的廁所設備與環境。
印度國
印度輿論大聲歡呼要慶祝
世界廁所日。在印度,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印度很想建立起全新的良好形象,但談到人民衛生習慣和“廁所文化”時,印度人卻有些不好意思。不論是首都
新德里,還是經濟中心
孟買,街道邊、鐵路邊、海岸邊,隨地大小便的人泰然自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就是缺少公共廁所。據法新社2009年報導,根據聯合國估計,印度有6億人,或55%的人在室外“方便”,這是聖雄甘地發表要負責地處理人類排泄物言論60多年之後的現狀。根據孟買市政當局提供的數字,孟買有一半以上的人住在貧民區,那些地方平均81人共用一個廁所。在有些地方達到273人有一個廁所,最好的地方也是平均58人有一個廁所。隨地大小便不僅污染環境,也傳播疾病,比如腹瀉。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每天有1000名5歲以下的印度兒童死於腹瀉。印度衛生部透露,衛生條件差和疾病導致
印度經濟每年要承擔120億
盧比(約2.55億美元)的損失。最尷尬的是婦女和女孩,沒有廁所意味著她們經常要等候一整天,直到天黑才出去方便,這增加了感染的機會,受暴力侵犯的機會,甚至遭
蛇咬傷的機會,因為她們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世界廁所日給印度重視廁所問題提供了一個良機。
世界廁所組織創始人傑克·西姆認為解決城市衛生問題的方法是引入私營機制,要讓企業、小額融資和經營進入這個潛在的“市民方便市場”,讓需求和供給的動力打破市政壟斷局面。傑克·西姆希望把這一問題提上政治議程,讓人們“多談廁所。”他說:“人們上廁所的次數要比發生性關係的次數多。要讓上廁所成為一個很好的經歷,要是安全的、衛生的、不會影響健康的,人們需要培養上廁所的感情。”
廁所的修建和維護也是一個大問題。2009年3月,孟買市政當局說,在貧民窟地區現有7萬多個廁所,還需要建造6萬個,正在建造的只有6000個。城市公共廁所的建造總跟不上人口增加的爆炸式需求。同時,即使修建了公共廁所,大多數都沒有自來水、排水系統和電力供應,使得這些廁所很不衛生,無法使用。
為了倡導廁所文化,印度北部
哈里亞納邦還發動了一場“無廁所,無妻子”的活動,敦促女性拒絕不能提供帶衛生間的房子的求婚者。有分析說,印度正在努力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新興的世界經濟
超級大國的形象,但是如果廁所問題解決不好,總是會讓世人掩面而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