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蒂之旅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以印度河得名。其北面、西北面和東北面為高山環繞,南面及東南、西南面瀕臨大海。在古代,印度不是國名,而是表示南亞次大陸的一個地理名稱。那時人們所說的“印度”,實際上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尼泊爾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蒂之旅
  • 類型:旅遊歷程
  • 地址:印度
  • 主人公:威尼斯商人尼科洛·康蒂
簡介,探險,簡介,開始,戰爭,遊覽阿瓦城,交友,建立友誼,結婚,回歸,懺悔,

簡介

歐洲人很早便聽說東方有一個印度,它富庶而又美麗。於是,無數歐洲探險家為它而踏上征程。哥倫布尋找印度,結果發現了“新大陸”,他以為到達的是真正的印度,便把那一片大陸命名為“印度群島”,以至於東西兩半球有了很多“印度”和“印度群島”。
後人為了區分,把現在的印度一帶稱為“東印度”,而把哥倫布發現的美洲的印度群島稱為“西印度群島”。

探險

簡介

在中世紀諸多前往印度的歐洲探險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要數威尼斯商人尼科洛·康蒂。有人稱他是“充滿激情的流浪者”。
康蒂出身貴族。1419年,24歲的康蒂離開故鄉來到地中海彼岸的敘利亞大馬士革,在那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大馬士革地處亞洲西部的交通要道,穆斯林商人云集。康蒂在那裡經營香料和寶石,雖然與穆斯林彼此心存宗教的芥蒂,但還是結交了好幾個朋友。他向他們學習阿拉伯語。

開始

從1424年,康蒂在亞洲大陸進行了廣泛的遊歷探險。他是一個商人出身的探險家,因此探險中滿腦子的生意經。他探險的主要地區是以印度為中心的東南亞一帶。他希望弄清東方香料貿易的來龍去脈並尋找到誘人的寶石。
康蒂從大馬士革出發,橫穿西亞,經過古代最為繁華的兩河流域,來到波斯灣的荷姆茲港。他從這裡漂洋過海,終於抵達印度的坎貝港。他遊覽了印度的幾座古老城市,然後坐船沿印度西海岸向南航行,到達南亞次大陸的最南端。
在印度東南部最重要城市馬德拉斯附近,康蒂慕名朝拜了附近的聖·多馬墓地。聖·多馬是耶穌12個門徒之一。傳說當年耶穌去世後又復活,聖·多馬堅持只要自己沒見過,就絕不相信。結果,耶穌單獨向他顯靈。此後,聖·多馬到波斯、印度、中國等東方國家傳教。後來在印度被兩個婆羅門教徒用長矛刺死,長眠於異國的土地。
在聖·多馬墓前,康蒂思緒萬千。他想,自己和聖·多馬是不同時代的人,為了不同的目的,兩人走了同樣遙遠的路程。聖·多馬千年後依然流芳,贏得基督徒的萬世景仰。可是自己呢?生意不見得做得好,死後萬載留名更不敢想。心中不免一陣酸楚。
康蒂在印度沒能找到誘人的香料和寶石產地。於是,他渡過保克海峽,來到錫蘭。他在錫蘭看到了大片的肉桂林,對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除此之外,他沒能找到他想要尋找的寶物。於是,在錫蘭作短暫停留後,他便離開了,坐船繼續向東漂泊,登上了蘇門答臘島。

戰爭

蘇門答臘島物產富饒,盛產黃金、樟腦和胡椒,使康蒂流連忘返,他在那兒整整逗留了一年。但是,一個偶然機會,他看到島上的土著居民吞食血淋淋的人肉,讓他驚駭不已!有些土著還與鄰近部落征戰,將戰鬥中殺死或俘虜的男子頭割下來,作為戰利品向人誇耀,也拿來祭祀神靈。康蒂對這種風俗深惡痛絕,決定馬上離開那裡。
康蒂乘船一直往東南,來到爪哇島。爪哇島人口頗多,居民生活也不錯,他們以鬥雞為主要娛樂。這可使康蒂大開眼界。他見過鬥牛、斗馬、鬥狗、斗駱駝,還聽說中國人鬥蟋蟀,可從來沒見過鬥雞。康蒂對爪哇島上居民吃食老鼠的習慣很反感。每當跟島上的人交談時,他總忍不住看他們的嘴巴,想像著這些人的口中竟含著一隻老鼠,而且慢慢地咀嚼,他的胃一陣又一陣地翻騰。他覺得再也沒法在那裡呆下去了,就又乘船往西北,來到緬甸東南部的丹那沙林。在這裡,他看到了大象,聽到了婉轉啼鳴的畫眉鳥的歌聲。但是,沒有香料,沒有寶石。
康蒂一路奔波,一路比較,覺得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還是印度最吸引他的心。於是,他決定返回印度。但坐上船後,他又臨時改變了主意,去了孟加拉。在那兒停留了數月,再乘船往東南方向而去,在緬甸阿拉乾登入。他在那裡雇了一名當地嚮導,進入分界印度和印度支那西北地區的崇山峻岭,在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中不斷攀登。虎嘯猿啼聲常常不絕於耳。在整個東方的旅行中,康蒂感到這一帶的自然環境最險惡。
一天,兩人正走得累,想坐下來歇會兒,康蒂看見前面十來米遠處的草叢裡,有一個龐然大物盤臥著。它足有人的身體那么粗,好幾米長。康蒂嚇壞了,一手攥住嚮導的衣服,一手指著前面的草叢哆嗦著問:“那,那是什麼怪物?”
嚮導這時顯得特別鎮靜,他走到一棵樹旁,拚命敲擊樹幹,並大聲叫喊。過了一會兒,那怪物若無其事地緩緩遊走了。原來,那是一條大蟒蛇。
他們翻越了深山老林,來到廣闊的平原地區。那裡草肥水美,景色宜人,但康蒂沒有駐足停留。他們繼續往前趕路,最後來到了緬甸第一大河伊洛瓦底江邊。伊洛瓦底江又稱“象河”,當地居民告訴他,這個名字源於印度神話。太陽神因陀羅的坐騎是一頭大象。有一年,那裡鬧旱災,好長時間不下一滴雨。那頭大象用巨大的鼻子噴出了大量的水,那些水匯流成了一條河,拯救了當地的居民。康蒂看著一瀉千里、氣勢磅礴、有著許多美麗傳說的伊洛瓦底江,覺得它比恆河還壯麗。

遊覽阿瓦城

康蒂遊覽了緬甸王國首都阿瓦。阿瓦城當時處於全盛時期,是緬甸的文化中心,城市建築非常美麗,城市居民的穿著打扮也很漂亮。當地男子一般都文身,他們在雙臂或身上繪刻著各種彩色圖案,更顯男子漢的雄健。這裡的軍隊騎象作戰,國王和達官貴人出訪郊遊也都騎象。但是,國王騎著的是白象,與其他人的不一樣,特別珍貴。
康蒂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來到另一個人口稠密的城市——孟國首都勃固,在那逗留了4個月。康蒂發現這個地方的建築特別堅固,都是用巨形石頭壘砌而成,牆上塗抹著石灰。康蒂最關心的還是香料,他特地去了香料交易市場,發現那裡的香料大都是從外地販運而來,價格也很高。他問一位商販:“這些香料的產地在哪裡?”
商販用手指指東方,告訴他:“從這裡往東再走很多很多的路,渡過很寬很寬的海,才能找到真正的香料產地。”康蒂聽說還有那么遠的路程,便打消了繼續尋找香料產地的念頭,返回印度。

交友

康蒂長期生活在亞洲伊斯蘭教地區,並結交了不少穆斯林朋友,對伊斯蘭教義、教規逐漸熟悉起來,對自己原本熟悉的基督教反而日益疏遠。他已經好久沒有向神甫懺悔了,做禮拜也只是關在自己的小房間裡草草了事。有時與阿拉伯商人結伴而行,他怕遭到他們的嘲笑,引起他們對異教徒的不信任感,每當需要履行宗教儀式時,他只是在心裡默默地想:“上帝保佑我!上帝原諒我!”
相反,當同行的穆斯林每天向安拉禮拜時,他先是好奇,後來則日益感到不安。有幾個虔誠的穆斯林規勸康蒂改宗伊斯蘭教:
“我們雖然是好夥伴,但你不信安拉,我們不可能推心置腹。”

建立友誼

康蒂長期與穆斯林生活在一起,他感受到了他們的豪俠義氣,以及對友誼的忠誠,對目標的執著追求。而作為商人,他更佩服阿拉伯商人對生意的精通。
康蒂的心動搖了:人說入鄉隨俗,我在安拉的國家裡,不信安拉簡直寸步難行。
康蒂決定改宗。當他向他的穆斯林朋友宣布轉信伊斯蘭教時,他的幾個朋友高興地把他抬了起來,大喊:“安拉偉大!安拉萬能!仁慈的安拉拯救基督徒。”
康蒂信仰伊斯蘭教後,跟阿拉伯商人的關係更加密切了。他覺得他們之間不再有巨大的差別,能夠在同一個安拉的庇佑下,共同關心買賣興旺。

結婚

康蒂已經人到中年,但仍然單身一人。在幾個熱心的亞洲朋友的勸說下,他按照印度習俗,娶了一個印度姑娘為妻。兩人相敬如賓,生了4個孩子。印度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他曾打定主意在印度度過他的後半生。但是,過了許多年以後,隨著年歲的增長,這個充滿浪漫情調的威尼斯商人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情。雖然他一生的大部分汗水都撒在亞洲的土地上,他的希望、他的幸福也牢牢地植根於亞洲,但是歐洲終歸是他出生的地方,他忘不了故鄉的一草一木。
他知道,對他這么一個背叛了基督教的人物,歐洲等待著他的是嚴厲懲罰;對他這么一個有著溫暖家庭的人物,回國意味著妻離子散。但是,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情使他毅然告別了長期居住的印度和妻兒,帶著無限眷戀,一步一回頭地走了。

回歸

1444年,49歲的康蒂回到了歐洲。他深感自己罪孽深重,專程趕到尤金四世教皇駐地,向他坦然承認自己已經背叛了基督教,他願意接受任何懲罰,只希望教皇能同意他恢復教籍。尤金四世教皇聽了他的懺悔,輕撫他的頭說:
“孩子,上帝知道你孤身一人生活在異教徒那兒的苦衷,上帝寬恕你。”

懺悔

尤金四世教皇命令康蒂向教皇秘書波焦·布拉喬利亞將沿途見聞全部細述一遍,作為懺悔。布拉喬利亞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學者之一,他認真地把康蒂的經歷用一支生花妙筆記了下來,編成了故事。康蒂在亞洲的奇遇立即引起了轟動。當時,像馬可·波羅那樣從歐洲到亞洲東部間的大探險時代已經結束,而像伽馬那樣航海到亞洲南部的大探險時代尚未到來。處在“斷裂層”之中的“康蒂浪漫曲”使人耳目一新,康蒂因此而被譽為中世紀四大遊歷家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