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清初文壇》是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建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熙與清初文壇
- 作者:黃建軍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
- 頁數:358 頁
- 定價:5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1081275
《康熙與清初文壇》是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建軍。
《康熙與清初文壇》是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建軍。內容介紹作為清朝的第二任皇帝,康熙不僅通過一系列文藝措施規範當時文壇走向,而且以帝王之尊構建了一個御用文人群體。更為直接的是,康熙通過文藝談話、“御選”檔案...
時間為清康熙、乾隆年間,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劉大櫆。明代中葉以後,桐城學術興起,“能振筆為古文者,代有傳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錢澄之等人致力於古文振興,開桐城派先河。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過程的繼往開來者,提出了“言有物”、“修辭立其誠”的見解,實為桐城派義法理論的先驅。1644年,清王朝入關,...
朱書(1654年-1707年),原名興元,又名世文,後改名書,字字綠,一字紫麓,號恬齋,別號杜溪。安徽宿松人。中國清代散文家,清初三才子之一。朱書幼承父教,博覽群書。康熙十八年(1679年),赴縣試、府試,皆居第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遇戴名世,訂為文字交。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安慶與方苞...
方苞(1668年—1749年),字鳳九,一字靈皋,晚號望溪,亦號南山牧叟,安徽桐城人。中國清代散文家、經學家。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方苞舉江南鄉試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會試第四名,以母病歸家未及殿試。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戴名世“《南山集》案”被牽連入獄。兩年後被赦,隸漢軍旗籍,...
從順治八年(1651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李漁在流寓杭州、南京等地期間創作了《憐香伴》《風箏誤》《比目魚》《凰求鳳》等大量劇本。他把《風箏誤》等十個劇本合稱《笠翁十種曲》出版發行,此書一經問世,便洛陽紙貴,搶購一空,並被當時的戲劇界推為“所制詞曲,為本朝(清朝)第一”。《笠翁十種曲》...
洪昇於清順治二年七月初一(公元1645年8月21日)出生時,全家正在逃難之中,滿月後才回到城裡。洪姓是錢塘的望族,世代書香。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讀書,喜談論,出仕清朝。外祖父黃機,康熙朝官至刑部尚書和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洪昇少年時期,曾受業於陸繁弨、毛先舒、朱之京等人。接受了正統的儒家教育,也...
清初詩人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抗清愛國志士,如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他們的詩表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氣節。另一類是仕清又懺悔者,如錢謙益、吳偉業,他們的晚年在痛苦中度過,思想矛盾都表現在詩中。康熙年間的詩壇領袖王士禎創立神韻說,影響極大。乾隆年間的袁枚創性靈說,沈德潛創格調說,翁方綱創肌理說...
總的看來,孔尚任詩主性情,抒發真情實感,對掃除清初擬古主義詩風有一定促進作用。孔尚任詞作甚少。孔傳鐸指出,詞對於孔尚任來說,“非先生所長,落落數闋,姑亦輯成一卷”。政治 在政治方面,當清朝皇帝康熙在曲阜祭孔祀聖時,孔尚任被保舉為康熙講說經義,導遊“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在任職期間,他恪盡...
所以對馮溥貶褒不一。主要作品 馮溥著有《佳山堂集》,有王士禎、陳維崧、方象英等十幾人為之作序,讚揚其文風“承累家學,繼文敏公之後,涵蓄演迄為巨儒。”馮溥於康熙六年(1667)和十八年兩次任會試考官,在清初文壇上據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珩在《佳山堂集》序中對馮溥薦拔人才多有讚揚之語。
但一生遊蹤甚廣,多次往返於南北之間,與順治、康熙年間的文壇人物多有交往,經歷和學術活動都十分複雜。清人有人說吳殳是一個“奇人”,這話不無道理。吳殳之“奇”,一是他孤介傲岸的性格,這一點特別表現在他點評古今近於肆無忌憚的文風上。這使他遭受了很多非議和責難。然則,終其一生並無多少改悟,直至...
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黃宗羲應萬泰等邀請,先在萬泰的廣濟街宅,後遷至延慶寺,康熙九年(1670年),遷至白雲莊授徒講學,開“證人書院”。清乾隆年間,黃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為了區別於黃宗羲在紹興的“證人書院”,特冠以“甬上”兩字,稱“甬上證人書院”。黃...
第一個階段,順治、康熙時期的小說,這是清代小說的繁榮時期。《水滸傳》的金聖歎評本,《三國志演義》的毛宗崗評本,《西遊記》的汪象旭評本、陳士斌評本,《金瓶梅》的張竹坡評本,相繼在這個時期脫稿、出版或流傳。它們的評點有助於對作品內容和藝術的深入理解,受到讀者和小說作家們的歡迎。它們不僅在推廣和...
這一時期是清初寶應詩人最活躍的時期,極一時風雅之盛,史稱白田風雅。罷官退隱 儘管葉燮在寶應清廉自守、政績斐然,得到人民的愛戴,卻也不免要得罪一些人。先是葉燮的前任知縣孫蕙(字樹百,山東淄川人,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康熙八年至十四年寶應知縣),孫蕙因禮聘同鄉蒲松齡為幕賓得風雅之名,蒲松齡因不滿...
主要生活於康熙、雍正兩朝的應試出仕詩人,有所謂“南施北宋”兩家。施指施閏章,詩學唐代的王、孟、韋、柳,以“溫柔敦厚”著稱,樂府歌行有一部分能反映現實生活;宋指宋琬,詩學宋代的陸游,兼師唐代的杜、韓,以“雄健磊落”著稱。不過“南施北宋”並不能代表當時詩壇主流,這時期的第一流詩人應推王士禎。...
康熙、雍正、乾隆、嘉慶時期,是清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的時期,也是清代文學批評、文學理論全面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統治者對包括文學在內的學術文化的發展,施以有力的政治干預,一是大興文字獄,一是以“清真雅正”規範文風。這時程朱理學為官方所提倡,而從清初發展起來的考據之學,也由“經世”變而為“...
當時文壇最負盛名的王士禎曾寫詩讚道:“松花謖謖吹玉缸,揮毫三峽流春江。未論文雅世無輩,風貌阮何誰一雙。”據《鄉園憶舊錄》載,其父趙作肱曾應試青州,點名人,學使呼至案前,稱賀說:“不必作文,汝以子貴,受封編修矣。”觀劇惹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即趙執信二十八歲時,發生了“《長生殿》劇禍案...
雍正朝自軍機處建立後,軍機大事均歸軍機處辦理,南書房官員不再參預機務,其地位有所下降。但由於入值者常能覲見皇帝,因此仍具有一定地位。南書房亦被長期保留,直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也有學者依據《清實錄》和其他文獻記載,明確提出南書房一直存在至清朝滅亡的觀點。時代背景 康熙皇帝之所以看中南書房...
康熙十八年(1679年),詔舉博學鴻儒,授翰林院侍講,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轉侍讀,不久病逝於京邸。施閏章以詩名噪清初詩壇。其詩學思想繼承“詩言志”的詩學傳統。主張“詩有本”“言有物”,詩歌創作要析“理”“合聖賢之言”“文以載道”,重“情”,反對浮華空泛之作。其詩大致可以分...
康熙十七年(1677),嚴沆、余國柱、李宗孔等舉薦魏禧上京應試為博學鴻儒,受到堅辭不就,不肯仕清。隨著清朝統治趨於鞏固,民族矛盾已開始轉化,階級矛盾又在趨向緩和,全國反清形勢轉入低潮,因此他的活動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魏禧於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病逝於江蘇儀征遊歷途中,終年57歲。史書記載 魏禧,字冰...
李澄中(1629.8.7—1700.6.22)字渭清,號雷田,又號漁村、怡堂,晚號“秋水老人”、“艮齋老人”。山東諸城箭口鎮辛莊子村人,後遷居縣城超然台下。諸城無忌李氏十世祖。康熙版《東武李氏族譜》主修人。生於明思宗崇禎二年,卒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年七十二歲。清初著名文人、史學家、詩人、藏書家。一生...
尤侗(1618年—1704年),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號三中子,又號悔庵,晚號艮齋、西堂老人、鶴棲老人、梅花道人等,蘇州府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末清初詩人、戲曲家,曾被順治譽為“真才子”,康熙譽為“老名士”。尤侗為順治三年(1646年)副榜貢生,之後參加會試屢試不第。順治九年授永平(今河北...
康熙年間兩大詞派為陽羨詞派與浙西詞派,分別以陳維崧和朱彝尊為盟主。陳維崧駢文為清初一大高手,有轉移壇坫之概。其文詞藻富麗,發而為詞,才華橫溢,倜儻豪邁,接近蘇軾、辛棄疾。陳維崧,江蘇宜興人,宜興古名陽羨,世稱其詞為“陽羨派”。但清初的社會情況與南宋不同,而且文網嚴密,陳維崧不可能直接抒寫和辛棄疾...
康熙七年(1668年)起任湖廣潛江知縣6年。當潛江正值兵災水患之後,力革除弊政,招集流亡,獎勵農桑,變亂為治。潛江居漢水下游,常因決堤成災,其除率眾修堤外,又建議上級改各縣聯合修堤為分縣劃段管修,以防敷衍推諉,使湖北免除漢水之患20餘載。同時於潛江建立“傳經書院”和“說詩台”,培育人才。個人...
吳敬梓一生經歷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當時,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呈現了某種程度的繁榮,但這也不過是即將崩潰的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絲希望,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大廈將傾的事實。雍正、乾隆年間,清朝統治者在逐漸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就採用大興文字獄,設博學宏詞科以作誘餌;考八股、開科舉...
蓮峰書院位於石灣區蓮子崗豐寧寺側,是保存為完好的一間規模較大的古代建築, 蓮峰書院始建於清初,由康熙年間最後一任南海知縣宋瑋召集七堡士紳捐資修建作為七堡內五十四個村莊子弟的封建科舉的教育場所。據《南海顯志》記載:“蓮峰書院在魁崗堡。石灣園尾蓮子崗南麓,康熙五十七年知縣宋瑋楷大江、大富、魁崗、深...
《正聲初起》是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師雅惠。內容簡介 一般認為,清代桐城派的真正創立,始於乾隆年問姚鼐對“桐城文統”的有意塑造。那么在姚鼐之前,“桐城派”的歷史如何?作者認為,從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朱書等拔貢入國子監開始,到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發,這二十多年間,文壇上...
這場論爭在清文史上留下很深的印記,一方面體現了清初文法說分歧甚著,另一方面堯峰與橫山門下各承師說,影響了一代吳中文壇的風貌。(七)與閻若璩之爭:以經學為中心兼及文章體例的論爭 山陽閻若璩,字百詩,博學通經。著《古文尚書疏注》《潛丘札記》等集。康熙十七年(1678)應薦博學鴻儒,翌年試不中格...
姜宸英(1628-1699年),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學家,與朱彝尊、嚴繩孫並稱“江南三布衣”。字西溟,號湛園,又號葦間,浙江寧波慈谿人(今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明末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薦入明史館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記述明三百年間詔獄、廷杖、立枷、東西廠衛之害。又從徐乾學在洞庭山修《大清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