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毅(原624所科技委主任)

康毅(原624所科技委主任)

康毅,航空發動機專家。國家重點工程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台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他參與領導建立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試驗研究基地,負責高空台及發動機零部件試驗設備的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毅
  • 國籍:中國
  • 職業:原624所科技委主任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康毅,原名張大鶴,1924年11月9日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屯,祖籍河北灤縣。1942年北平匯文中學畢業,1943年進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期間,目睹日機的狂轟濫炸,國家和民眾損失慘重,遂決心讀航空工程系以便將來為振興我國航空事業,建設強大空軍效力。1948年在北平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畢業,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歷次學生運動,受到教育及鍛鍊。畢業後放棄去雲南大學當助教俟機去美國留學的機會,立即去冀東解放區參加革命,在長城部(北平工作委員會)從事地下輸幹線工作。平津戰役期間在四十軍北平前線從事敵工工作,北平解放後進入市委從事職工運動。1949年4月隨軍南下,參加渡江戰役至上海,從事接收國民黨空軍、培訓幹部、在浙江沿海選址修建飛機場等工作。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在南京從事建設華東空軍中心修理廠工作,負責組建發動機翻修車間,任車間副主任。1951年該廠劃歸航空工業系統更名為511廠。不久又調往哈爾濱120廠,組建發動機翻修車間、設計科,先後任車間主任、設計科長。為支援抗美援朝修理髮動機,積累了大量的修理排故經驗,特別是在高速旋轉部件的裂紋判斷及修理方面經驗豐富,曾和其他同志一起修復了不少受損螺旋槳軸裂紋,使受損發動機起死復生,及時支援了抗美援朝。1956年冬調瀋陽410廠航空發動機設計室,負責組建試驗室,任試驗室主任。在幾乎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開展了試驗室的工作,在各方大力支援下,康毅對渦噴發動機試驗做了大量探索嘗試性工作。試驗室開創之初就配合了幾種發動機型號的研製。
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台是研製渦噴發動機的關鍵設備,簡稱“高空台”。建設此台是一項技術複雜並涉及多種專業的大型系統工程。
1958年,奉命籌建小型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台。此台採用8台蘇式BK-1Ф離心式渦輪噴氣發動機作為動力,利用發動機排氣動能的引射作用製造高空條件,曾作了大量的引射模型試驗,證明此方案原則上可行。由於種種原因未建成而中途下馬,雖取得了若干方面的經驗但教訓也是深刻的。主要教訓是,類似高空台這樣的大型設備,未經過充分論證,未掌握足夠的技術資料,未摸清國內的工業能力及提供配套件的能力,沒有嚴密的組織,是不能輕易上馬的。
1959年初,康毅參加航空航天代表團去蘇聯談判航空航天科研協作。雖協作未實現,但經過這次談判及參觀,康毅對高空台等試驗設備有了進一步了解,有助於日後的建設。
1961年成立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康毅被任命為副總設計師。1962年秋至1965年底,康毅奉派去英、法、瑞士等國考察及技術引進,輾轉國外達兩年之久。考察重點仍是高空台,基本搞清了高空台的方案及若干重要技術、測試技術、發動機高空試驗的若干內容及其試驗方法、關鍵設備引進的可能性及引進途徑等。撰寫有多種考察報告及關於高空台建設的建議等,大多被上級所採納。
1965年國家決定在三線建立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試驗研究基地(曾名為11所,後稱624所,燃氣渦輪研究所,現名為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康毅被抽調參加七人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高空台建設,同時兼顧其他。這期間他又曾多次奉派出國考察、談判技術協作及技術引進,在使館協助下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任務,對高空台建設及零部件試驗設備建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我國自行研製高性能渦噴發動機及高推重比發動機的預先研究工作起了促進作用。
康毅在624所歷任副總工程師、技術副所長、研究員、所長、科技委主任。

技術成就

高空台關鍵技術複雜,工作條件要求苛刻,工作認真,康毅過去曾對高空台建設做了大量前期技術準備工作,但在建設過程中仍遇到許多技術難點。當時在國內找不到設計經驗,成為高空台建設的攔路虎。他多次奉派出國考察,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探索到了解決途徑,促進了此台的建設,使建設少冒了不少風險,少走了不少彎路,這不僅是他的一小步,是國家的一大步。
高空試驗艙——發動機安裝在此艙內作試驗。艙體長26米,直徑4米,其上有圓弧角170°30′,長6米重約16噸的艙蓋,艙體上還有若干個防爆窗,艙體上開孔面積約為總面積的30%。高空艙承受0.025大氣壓的負壓至8-9大氣壓的爆炸壓力,前艙進口溫度-60℃至250℃。艙內有產生爆炸的充分條件,在設計中必須考慮。產生爆炸時艙內溫度可突升至2000℃,壓力突升至8-9大氣壓,因此艙體承受瞬時熱衝擊載荷。1958年在瀋陽建高空台時,曾設計製造出一個較小的高空艙,完全未考慮承受爆炸壓力,也未考慮大筒體在負壓下失穩的問題。在康毅的主持下,較好地確定了高空艙的結構尺寸、壁厚、材料等重要技術條件,促進了高空艙的設計工作。
排氣冷卻器——發動機在高空艙內做試驗時排出大量的將近1800℃的熾熱燃氣,必須通過排氣冷卻器冷卻到40℃左右才能被抽氣機抽出去排入大氣。冷卻器長60米,最大直徑9米,重約1900多噸。工作條件與高空艙類似,承受0.025大氣壓的負壓,至8-9大氣壓的爆炸壓力。必須在設計中考慮爆炸,以便產生爆炸時,設備可以抗住不致於產生嚴重破壞。爆炸波在排氣系統中傳播會迅速地演變為爆震,爆震波傳播速度達2000米/秒,壓力突升數十倍,是任何結構都抵擋不住的。一旦發生爆震,高空台即被瞬間摧毀,因此,必須採取措施絕對防止爆震的發生。康毅根據國外於50年代初期為建高空台做過在低壓下產生爆震的試驗,找出防止措施。
在排氣冷卻器設計過程中,曾分析對比了四個方案,1978年在英國國家燃氣渦輪研究院談判技術協作時,發現該院高空台第四號艙冷卻器方案結構簡單,維護方便,經使用考驗情況良好,於是經研究決定選用該方案,並和院方達成技術諮詢的協定,致使冷卻器順利地設計出來。
進氣加溫器——發動機在高空台上做模擬高速飛行試驗時,進氣需加溫至250℃,曾探索過電加熱和用燃氣發生器直接加溫的方案,但都不適用。在康毅的指導下採用了國外的沖天爐間接加溫方案。沖天爐可把21千克/秒的空氣從100℃很快的加溫至500℃。此爐體高14米,煙筒高24米,直徑9.5米,以天然氣作燃料。沖天爐是根據國外的模式在國內設計製造出來的,高空台用三台這樣的沖天爐。
為了保持多台空壓機串聯並聯(抽氣、供氣)在不同的工況下(溫度壓力)工作時的流量協調,使空壓機不進入喘振區,保持壓力穩定,需在每台空壓機上裝置具有溫度修正及Re數修正的定壓比調節器。沒有這種設備空壓機不能運轉,高空台不能做試驗,這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康毅從英國國家燃氣渦輪研究院得知,其高空台上的定壓比調節器是英國的一家公司提供的,於是便從這家公司引進,解決了我們的問題。
康毅在高空台建設上的總體方案確定、組織人力進行設計、解決關鍵技術問題、聯繫加工訂貨、安裝調試、探索試驗內容及試驗方法、探索測試技術、探索安全運轉措施等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的半生心血都奉獻給了高空台建設。1978年,高空台主體工程排氣試驗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康毅是試驗的主要負責人。高空檯曆時30年,經兩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995年建成。被評為1995國家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並獲得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康毅幾十年來在黨的培養教育下,熱愛祖國航空事業,投身於航空發動機的研製與試驗,勤勤懇懇的工作,作風正派,聯繫民眾,在科研和人才培養上,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在發動機科研事業上除高空台建設外,康毅還做了其他許多工作,如零部件試驗設備建設等,在具體試驗工作中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化整為零,縮尺模擬,定性定量,相輔相成”的指導性原則。他認為:一些技術問題如有條件能在更接近實際情況的大樣設備上試驗解決固然好,如無條件在小土設備上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也能適當的解決問題。
他清楚地認識到,開展發動機科研事業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團結眾多的同志去進行。因而,在研究工作中,密切聯繫民眾,放手發動民眾,在領導層中注意充分授權,從不越俎代庖。注意培養人才,較早地為624所爭取到碩士生培養單位,培養出許多後繼優秀人才。注意開展與院校及有關廠所的大協作,支持院校搞科研,提高院校教師的水平,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來。
在工作實踐中,積多年的思考,他深感我國發動機事業落後,差距越拉越大,不只是技術方面的問題,在指導思想、組織管理、決策等方面跟不上,不適應發動機事業的發展恐怕是更為重要的問題。在國外考察時,他不單是考察技術,而是把國外發動機行業的組織管理方面也考察得比較深入,積累了大量資料。他心繫航空,深有感觸地談到:我們的航空工業基本上是生產型的,各廠都是大而全,缺乏專業化分工,在組織上科研與生產是分離的,且科研是相對的弱小。雖然在規模上(指生產規模及其從業人數)中國航空業位居世界第三,實際上由於科研基礎很薄弱而顯得很弱小,且呈現出弱者更弱的局面。英、美等幾個航空大國其航空工業是屬於“戰略產業”,在組織上是科研生產聯合體,生產上高度專業化分工,都有國家支持的航空科研基地,這些與我們的航空工業呈現強烈的對比。我國航空工業現狀不只是科研與生產分離,不只是科研相對的弱小,而且還遠不是“戰略性產業”,改變這種現狀實在是任重道遠。為動員更多的同志來探索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今後發展的途徑,在10年前,便建議航空學會成立了發動機軟科學專業委員會,和空軍、海航、陸航、民航、領導機關、廠所、院校的有關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發動機行業發展的途徑。此專業委員會日益受到重視。
康毅注意軍民結合,在從事省市科技顧問團的活動中,密切了624所與地方的關係。同時,在參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研討中,受到了啟發,開闊了思路。
1985年曾和四川省科委組織首次開發大西南戰略研討會,由於康毅的關係,此會在624所召開,四川、貴州、雲南、廣西、西藏五省(區)的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匯集624所,共同探討開發大西南的問題,成為624所所史上的一件大事。
康毅於1992年離休,但仍繼續在高空台建設上及試驗研究上做工作。1994年在高空台總調試前夕,還為從業人員詳細講解了安全運轉措施,排氣系統的結構,在其中產生爆炸、爆震的機理及預防措施,等等。此期間還參加了部科技委、航空學會、省市科技顧問團工作及省級學會工作等。
康毅在離開所長崗位後,仍住在山溝里和大家同甘共苦,力所能及地為發動機科研事業做工作,關注民眾的生活福利,為民眾所樂道,也受到上級的讚許。
康毅曾被航空航天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曾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四川省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航空工業發動機行業編史副主任,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委員等職。

簡歷

1924年11月9日 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皇姑屯。
1931-1936年 在皇姑屯讀國小。
1936-1942年 在北平匯文中學讀書。
1943-1948年 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平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學習。
1948-1949年 冀東解放區長城部(北平工作委員會)從事地下輸幹線工作,平津戰役中在四野四十軍北平前線從事敵工工作,北平解放進入市委從事職工運動。
1949-1950年 參加渡江戰役至上海,從事接收國民黨空軍、民航,培訓幹部工作,浙江沿海修機場等工作。
1950-1951年 從事建設華東空軍21中心修理廠,任發動機翻修車間副主任。
1951-1956年 在哈爾濱120廠從事建設發動機翻修車間、設計科,先後任車間主任、設計科科長。
1956-1961年 在瀋陽410廠航空發動機設計室,任試驗室主任。
1961-1965年 在瀋陽航空發動機設計研究所任副總設計師。
1965-1992年 在燃氣渦輪研究所(624所),任副總設計師、技術副所長、研究員、所長、科技委主任。
1992年 離休。

主要論著

1 康毅.蘇聯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考察報告.1959
2 康毅.英國羅·羅公司高空台考察報告.1978
3 康毅.美國宇航局所屬劉易斯動力研究中心考察報告.1978
4 康毅.2000年的中國軍用航空技術.發展戰略研究中的發動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1988
5 康毅.2000年的中國航空動力.發展戰略研究報告,1991
6 康毅.航空發動機發展途徑.航空工業創建四十周年紀念徵文,19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