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薇洛大王花(學名:Rafflesia consueloae Fernando):是最小的大王花物種。肉質、寄生草本,寄生於植物的根、莖或枝條上,無葉綠素;葉退化成鱗片或無。花通常單生,輻射對稱,單性,雌雄異株,兩性。花朵平均直徑為9.73厘米。長著直立花蓋瓣,有突出的乳白色盤狀表面。
該物種非常獨特,完全寄生在森林特殊藤蔓的根部和莖部,自己沒有根莖和葉片。因此它們完全依賴於寄主植物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當大王花開花時,花朵會釋放出不同於其他大王花腐爛的肉質味,而是具有一股淡淡的椰子水果味。是依靠顏色和氣味吸引蒼蠅一類的蟲子幫助其傳粉。
康斯薇洛大王花是菲律賓呂宋島的特有種,分布於潘塔邦岸-卡朗蘭流域(Pantabangan-Carranglan Watershed)。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分類和標準,發現康斯薇洛大王花的科學家將這一物種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基本介紹
名稱溯源,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近種對比,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名稱溯源
該物種的種名取自於“康斯薇洛·魯菲諾·洛佩茲”女士,暱稱“康妮”。她是實業家奧斯卡·M·洛佩茲的終身伴侶,他們二人都是植物愛好者。都喜歡培養、種植和撫育他們的花園,其中包括100餘種樹木、蘭花等植物。康妮具有嫻靜但堅強的個性,這也是康斯薇洛大王花(Rafflesia consueloae)具備的特質,她為洛佩茲先生在菲律賓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追求提供了靈感和動力。
形態特徵
康斯薇洛大王花花朵肉質、寄生草本植物,寄生於植物的根、莖或枝條上,無葉綠素;葉退化至無。花通常單生,花瓣橙紅色,有密集的白色點斑,輻射對稱,單性,雌雄異株,兩性。花朵平均直徑為9.73厘米,是最小的大王花物種。花被合生,裂片10,稀分離;花蓋瓣直立,具突出的乳白色盤狀表面。兩性花合生成筒狀,花葯2室,頂孔開裂,藥室匯合,花粉常具粘性;雌花由6枚合生心皮所組成。
子房下位,胎座突伸於近中部形成許多不規則的腔隙;胚珠極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珠被1-2層;花柱1或無,柱頭盤狀、頭狀。果為漿果;種子小,種皮堅硬,有內胚乳。
內生真菌寄生。成熟的芽6.4-9.9厘米,直徑平均8.27±0.82厘米,N = 147;覆蓋有三個重疊苞片層,每層具有五個苞片,那些在最內層的為6.5厘米長,5厘米寬,淺棕色。花6.6-12.7厘米,直徑平均9.73±1.33厘米,N = 63;當完全展開時,高6.0-13厘米(平均9.49±1.63厘米,N = 74)。花蓋裂片5,一般豎立在其整個長度,頂點僅略微下彎,基礎部分呈覆瓦狀排列,新鮮綻放時紅棕色,隨著年齡的增長,長3.1-3.8厘米,寬深3.2-5厘米,圓形,輪廓清晰,柄有細疣,乳暈形成紋飾,新鮮時粉白色的疣密集。最上面的葉一般光滑,裂片通常隨著花期萎縮衰老形成隔膜。雄花微圓頂狀,雌花漏斗狀;邊緣顯得拱起,高2.5-3.0毫米,有不規則鋸齒和淺深不一的陰刻;棕色的頭髮針狀稀疏散落在盤面上。雄花高達10個,雌花11-18個,單形。先端具2-3棕色剛毛,高3毫米。柱位於吸盤表面4厘米。雄花具12-14花葯,偶爾殘留卵巢。雌花子房新月形,高2.9-4厘米、寬0.6-1厘米;雌花偶爾殘留花葯。幼果高寬7.2厘米×5厘米,頂面粗糙,形似烏龜的甲殼,卵巢寬5.5厘米×高1.5厘米,定位從吸盤底座2.2厘米。
產地生境
康斯薇洛大王花是菲律賓呂宋島的特有種。僅存在於兩處殘留的熱帶低地常綠雨林的山脈Mt Balukbok和Mt Pantaburon區域之間,這兩處地點相隔兩公里。在潘塔邦岸-卡朗蘭流域(Pantabangan-Carranglan Watershed)。兩處棲息地點範圍不超過100平方公里。
這個物種生長在海拔300-500米之間。它的根僅限於生長在葡萄科崖爬藤屬的植物上。周邊的環境中生長的植物有葡萄科、藤竹屬,在Balukbok山模式產地,紅豆屬的樹木樹冠約15-20米高。這裡生長著紫葳科、錦葵科、木棉屬、金殼果科和鏗木屬、木麻黃、楝科、小葉榕貝母、桑科、桃金孃科、大戟科、禾本科植物。在Pantaburon山,康斯薇洛大王花的種群接近種植著石梓的老造林區域,有馬鞭草科和漆樹科的芒果。
生長習性
康斯薇洛大王花是2016年新發現的大花草科大王花屬植物,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寄生植物。它不是同於該屬的其他物種,盛開時只有棒球大小,可能是最小的大王花。通常寄生於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的根上,以吸取寄主的營養為生。雖說是植物,但它除了花之外,無葉無根無枝條,甚至連植物最基本的光合作用特徵都沒有,只有在其需要繁殖的時候,才開出驚艷的花朵,並不具備植物的很多基本特徵。花朵橙紅色,有密集的白色點斑,具有一股淡淡的椰子水果味,是依靠顏色和氣味吸引蒼蠅一類的蟲子幫助其傳粉。從宿主身上吸收的營養幾乎全部供應花朵的生長。
種子的絲狀芽體可在不傷害宿主的情況下逐漸在莖皮內蔓延,直至一年半後,種子吸收了足夠的能量,體積膨大,穿破種皮萌發出約6毫米的芽點。經過幾個月的緩慢生長,花蕾逐漸由桌球般的體積直至生長到甘藍一般大小。等過了一個月,花苞便會緩緩張開,完全綻放需要兩天兩夜。
近種對比
康斯薇洛大王花 Rafflesia consueloae | 橙色大王花 Rafflesia aurantia | 巴萊特大王花 Rafflesia baletei | |
成熟芽徑 (cm) | 6.4−9.9 (平均值8.27 ± 0.82, n=147) | 8.5−9 | 7.5−9 |
花徑 (cm) | 6.6–12.7 (平均值9.73 ± 1.33, n=63) | c.20 | 9−22 |
花被裂片取向 | 一般整個長度直立,頂點僅略微下彎,基礎部分覆瓦狀排列。 | 彎成拱形 | 基部直立,但中上部下彎 |
花被顏色 | 紅棕色 | 橙色 | 橙色或淡紅色 |
橫隔板邊緣顏色與橫隔板顏色 | 新鮮時白色,隨著時間變得較深 | 同色 | 深 |
膈板面 | 疣薄,新鮮時顯示鈍白色,形成可變形狀的花被疣 | 形成鋒利的小窠 | 成網狀 |
橫隔板直徑(cm) | 3.2–9.0 (平均值6.87 ± 1.11, n=85) | 10 | 7−8.5 (−12) |
孔徑 (cm) | 1.47–3.85 (平均值2.57 ± 0.58, n=92) | 3−3.6 | 3−3.5 |
生長盤數目 | 通常不存在的,或很少 | 不定 | 19−26 |
盤緣 | 不規則淺裂到深裂 | 全緣 | 不規則的淺齒 |
盤表面顏色 | 新開的花朵呈沉悶的乳白色 | 亮橙色 | 晶瑩的乳白色,外圍呈紅褐色。 |
盤型 | 單一形,頂端有褐色針狀毛或刷毛 | 多態性,扁平,周圍狹披針形,具刺。 | 單一個形、呈圓錐形或略側扁,通常分枝。 |
花盤最大長度 (mm) | 3 | 5–10 | 10 |
鱗片長度 (mm) | 0.5–3, 管底的較長 | 7–10 | 2, 管底的較長 |
花葯數 | 12–14 | 12–14 | 11–14 |
繁殖方式
大王花觀察到性別比例非常不平衡,雌花遠多於雄花。花芽死亡率較高,只有10%至18%能夠生長到開花,花僅能維持幾天。因此,雄性和雌性的花在同一時間盛開,足夠接近附近授粉的幾率是微乎其微。依靠蒼蠅等食腐動物傳播花粉達到繁殖上地。
保護級別
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分類和標準,發現康斯薇洛大王花的科學家將這一物種列為極度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