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正文共七章。第一章,通過追溯西方尊嚴概念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來考察康德尊嚴思想提出的歷史背景。第二章,通過分析尊嚴與價值的關係來揭示尊嚴概念的豐富內涵,運用描述性的方法來回答尊嚴是什麼的問題。第三章,討論的主要問題是尊嚴的根據,即人為什麼享有尊嚴。第四章,通過探討尊嚴與人性的關係說明意志自律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性。第五章,通過探討康德哲學中尊嚴與權利的關係,說明維護社會正義原則,捍衛人的權利是實現或維護尊嚴的外在條件。第六章,通過探討尊嚴與德性的關係,說明提升德性,使自己配享尊嚴,這是實現或維護尊嚴的內在條件。第七章,在考察尊嚴概念發展歷程的基礎上,將尊嚴概念的演變過程劃分為傳統尊嚴思想和現代尊嚴思想,在此前提下來探討康德尊嚴思想在尊嚴概念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
作品目錄
| | |
一 選題意義 二 康德尊嚴思想的研究現狀 三 研究思路和基本結構 | 第一節 自古希臘以來至文藝復興時期的尊嚴思想 第二節 文藝復興以來的自由精神 | 第一節 理解價值的兩種進路 第二節 康德哲學中的尊嚴與價值 |
| | |
| | 第一節 尊嚴與法權的關係 第二節 維護尊嚴與社會正義 |
| | |
第一節 德性與配享尊嚴 第二節 尊嚴的內在維護:如何配享尊嚴 | | |
成書過程
王福玲對尊嚴問題的最初興趣源自
甘紹平的一篇文章《作為一項權利的人的尊嚴》,她認同甘紹平“研究尊嚴理念,從而更好地堅守尊重人的尊嚴的原則,是人類義不容辭的歷史職責”的觀點,開始對尊嚴問題展開研究。後來她在確定博士論文選題時,就選擇以康德的尊嚴思想為研究主題。她又在博士論文基礎進行修改,形成了專著《康德尊嚴思想研究》。
作品思想
作者通過對中西方語境中價值概念的分析,以及價值概念在康德哲學中的地位的分析,將內在價值和絕對價值視為尊嚴的價值屬性而非定義。意志自律是康德倫理學的核心,也是康德的尊嚴思想的基石。作者通過深入剖析自律概念的內涵,指出意志自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人作為理性存在者的自立法自守法的能力,這一能力構成了康德尊嚴觀的內在根據。與此同時,作者在國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自律與德性的關係進行了細緻的研究,進而凸顯了康德尊嚴思想的兩大主題,即擁有尊嚴與配享尊嚴的問題。作者分別將意志自律視為擁有尊嚴的根據,將德性視為配享尊嚴的根據。理性存在者由於其先天的自律能力而擁有平等的尊嚴,同時,他也通過不斷獲得德性使自己配享尊嚴。事實上,康德尊嚴思想的這兩大主題也正是康德尊嚴思想的特色所在。作者在區分了康德哲學中兩種意義上的尊嚴後指出,雖然康德強調“實現了的尊嚴”,強調道德的至上性,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忽視“源始的尊嚴”,恰恰是後者成為連線康德尊嚴思想與現代尊嚴思想的橋樑。在“為什麼要尊重人”的問題上,作者與國外學者們的對話深刻而豐富,其論據也有較強的說服力。
作者反覆強調,意志自律才是人的本質,才是人性的根本。罪惡並非人類自由的彰顯,而是人類墮落的表現。因此,康德提出,真正的自由在於人的自立法和自守法的能力,即人的道德性或人格性稟賦。道德不是外在的強制,而是內在人性的要求,是自由的彰顯。尊嚴與自由同在,尊嚴與道德相映成彰。康德的尊嚴觀推進了人類對尊嚴問題的認知。尊嚴不僅護衛著人類的安寧與和平,更是自由的體現。人不僅因為脆弱而需要尊嚴的護衛,更因為自由而需要彰顯尊嚴。在對康德哲學中尊嚴與權利的關係問題的探討中,作者堅持了康德哲學中義務優先於權利的原則,通過對法權及其義務的分析,挖掘出康德哲學中所蘊含的“尊嚴是一項基本的權利”,以及“尊嚴是權利的根據”的思想。表面上來看,二者似乎不能同時成立,但作者依然通過強有力的文本依據分別論證了上述觀點。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王福玲,女,1984年出生,山西汾陽人。201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院倫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12至201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康德的倫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