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岩群

康定岩群(Kangding Gr.)曾稱康定片麻岩、康定雜岩、康定群。時代屬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為發育在四川康定與瀘定間的片麻岩系。下部為各類混合岩、片麻岩和黑雲變粒岩,不同地段夾有斜長角閃岩、麻粒岩、大理岩、磁鐵角閃岩及變質基性超基性岩殘留塊體;上部以變粒岩、雲母石英片岩為主夾斜長角閃岩、各種片岩及大理岩等。變質程度角閃岩相,局部麻粒岩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定岩群
  • 外文名: Kangding  Gr
  • 階代碼: Ar3-Pt1
  • 地區代碼:22
簡介,基本信息,命名,沿革,1931年,1941年,1956年,1975年,1990 年,特徵,備考,

簡介

康定岩群(Kangding Gr.)曾稱康定片麻岩、康定雜岩、康定群。時代屬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為發育在四川康定與瀘定間的片麻岩系。下部為各類混合岩、片麻岩和黑雲變粒岩,不同地段夾有斜長角閃岩、麻粒岩、大理岩、磁鐵角閃岩及變質基性超基性岩殘留塊體;上部以變粒岩、雲母石英片岩為主夾斜長角閃岩、各種片岩及大理岩等。變質程度角閃岩相,局部麻粒岩相。下部原岩為酸性、中酸性花崗質岩石夾基性火山岩、中酸性凝灰岩;上部為中酸性凝灰岩、火山碎屑和泥砂質沉積。同位素年齡較多且分散,最大數據為24.78億年,可能代表最早一期混合岩化作用。

基本信息

地層名稱:康定岩群
地層名稱(英文): Kangding Gr
階代碼: Ar3-Pt1
地區代碼: 22

命名

張兆瑾、任澤雨和胡熙賡於1941年命名,參考剖面有四川瀘定縣瓦斯溝—門壩溝剖面、米易回箐溝—紙房溝剖面和雲南永仁縣仁和—大田剖面。

沿革

1931年

譚錫疇、李春昱把發育於康定與瀘定間的片麻岩定為太古宙片麻岩系。1940年張兆瑾稱之為太古宙康定片麻岩,相當於泰山系。李承三等(1940;1941)認為冷磧至康定北部的片麻岩與片麻狀花崗岩為一體, 非太古代產物,形成於二疊紀以後。

1941年

張兆瑾、任澤雨和胡熙賡認為康定附近和川康公路雅康段的片麻岩是由古老花崗岩變質而成,稱其為前寒武紀片麻岩或康定雜岩。1944年和1945年彭琪瑞等將富林附近的蛇紋岩、滑石片岩、流紋岩、凝灰岩等稱為富林雜岩,歸屬前震旦紀。1945年黃汲清創名康滇地軸後,把西昌以西,磨盤山一帶的花崗質岩石稱磨盤山片麻岩,歸屬前寒武紀。

1956年

《中國區域地層表》草案,稱為康定系或富林系,歸屬前震旦紀。1959年李春昱整理了他和譚錫疇1929—1931年期間在四川西康工作的資料,出版了《西康地質志》,提及康定附近的片麻岩,仍稱康定片麻岩,時代屬太古宙。1959年謝竇克稱康滇地軸的變質岩為前震旦紀變質雜岩。1959年《中國大地構造綱要》認為康定雜岩為古生代岩漿侵入後混合岩化作用的產物。1960年李則新等認為康定雜岩包含有前震旦紀的片麻岩、華力西期的基性超基性岩、花崗岩和混合岩以及侵入到西康系的花崗閃長岩等。1964年邢無京把康定片麻岩歸屬印支期侵入岩,是強烈動力變質的產物。1965年1∶100 萬重慶幅地質圖說明書首次提出康定群之名稱。1965年至1984年西昌幅、米易幅、永仁幅、冕寧幅、鹽邊幅、石棉幅、滎經幅、寶興幅和康定幅等劃分出古元古代會理群和峨邊群等,同時用前震旦紀的岩漿岩和混雜岩或混合岩,代替了原康定片麻岩、康定雜岩、富林雜岩和彭灌雜岩。

1975年

四川106地質隊4分隊,沿用前震旦紀康定雜岩之名,並分出上、下兩部分。1982年駱耀南等將會理群的普登組改稱普登群,劃為新太古代①。1982年程文祥、張應圭沿用康定雜岩名稱,把它分為上下岩組,時代歸屬古元古代②。同年馮本智、盧民傑使用康定群一名,歸屬古元古代。1983年程文祥、張應圭也提議建立康定群,把它劃分為下部咱里組,上部冷竹關組③。1986年盧民傑把康定群自下而上分為咱里組、冷竹關組和下索子組。在滇東元謀一帶則稱為苴林群,與康定群可對比,均屬元古宙。同年袁海華認為康定群屬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1988年賀節明等認為康定群是一套灰色片麻岩,時代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同年李復漢等把康定群歸古元古代。並認為與雲南永仁縣的仁和群相當。並做了不同劃分,由下至上,仁和地區為仰天窩組、大田組;瀘定地區為瀘定組、瓦斯溝組;鹽邊同德地區為仰田窩組、冷水箐組。1989年邢無京把康定群自下而上分為3個組,即咱里組、冷竹關組和五馬箐組,屬太古宙—古元古代,可與滇中底巴都組和湖北崆嶺群對比。

1990 年

《雲南省區域地質志》認為滇中最老的地層是古元古代苴林群,由下至上分為5個組,即普登組、路古模組、鳳凰山組、海資哨組和阿拉益組。同年馮本智將不同地區的康定群進一步劃分,由下至上:康定—瀘定地區為咱里組、冷竹關組和紙房溝組;米易—渡口—同德地區為大田組、冷水箐組和紙房溝組。並認為滇中元謀一帶苴林群的普登組、路古模組、鳳凰山組和海資哨組與康定群的中、上部相當,兩個群均屬新太古代。1991年《四川省區域地質志》除把康定—瀘定地區的變質岩層稱為康定群外,把彭灌雜岩以及火地埡群中的後河組和大田組都改稱為康定群,把它分為兩部分,下部為咱里組,上部為冷竹關組,時代屬太古宙至古元古代。 康定片麻岩出露於揚子地台西緣的南北向構造帶中,岩石組合複雜。從目前的研究程度看,本典暫稱其為康定岩群為好。

特徵

主要出露於川西,一部分在滇北。北起四川的康定、瀘定,向南經石棉、冕寧、西昌、米易、鹽邊、渡口,然後進入雲南的永仁,至元謀。呈一南北向的狹長地帶,長約700km,寬50km。?プ槌煽刀ㄑ胰旱難沂?多樣,從北至南各地段有所不同,但從主要岩石組合、原岩類型和變質與混合岩化程度來看,基本上可分為上下兩部分。 1.下岩組約相當四川的咱里岩組和雲南仁和的仰田窩岩組。主要由混合質斜長角閃岩、角礫狀與條帶狀角閃混合岩、混合質角閃斜長片麻岩和黑雲變粒岩組成。不同地段夾有斜長角閃岩、紫蘇麻粒岩、二輝麻粒岩、大理岩、磁鐵角閃岩、變輝綠岩、變輝長岩和變超基性岩等的殘留體或塊體。 2.上岩組約相當冷竹關岩組和冷水箐岩組。以黑雲變粒岩、角閃變粒岩、淺粒岩和雲母石英片岩為主,夾混合質變粒岩、斜長角閃岩、夕線雲母片岩、夕線黑雲石英片岩、石墨片岩、條帶狀鐵英岩和大理岩等。 康定岩群的變質程度以角閃岩相為主,部分達麻粒岩相。在地理上,該岩群呈南北向分布,一般呈穹隆狀斷續出露,其構造線常為東西向或北東東向。 該岩群下部的原岩,除一套形成稍晚的酸性至中酸性的花崗岩、英雲閃長岩、石英閃長岩、斜長花崗岩和花崗閃長岩外,其餘主要是基性火山岩夾中基性凝灰岩和基性—超基性岩。上部的原岩為中酸性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和泥砂質沉積碎屑岩。 本岩群中的同位素年齡測試比較分散,瀘定斜長角閃岩鋯石U-Pb法年齡為2451Ma 和2062Ma(秦家銘,1985),相當元謀仰天窩岩組混合岩的鋯石U-Pb一致線年齡2478Ma(吳懋德,1985),仰天窩岩組閃長質混合岩全岩Rb-Sr年齡1171—1255Ma(據李復漢),侵入康定岩群的含礦斜長岩Ar-Ar坪年齡為1508Ma(馮本智等,1985)。各種花崗質岩石的年齡都在635—910Ma間,說明它們均晚於康定岩群中的表殼岩。 本岩群中最大的年齡值為2478Ma,可能代表最早一期混合岩化作用的時限。從目前的資料看,康定岩群主體岩石生成於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 該岩群與古元古代的會理岩群、昆陽岩群的構造走向幾乎直交,尚未發現它們之間的直接接觸關係,但可見康定岩群與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奧陶系和泥盆系)的不整合關係,大部分地區與周圍地層為斷層或構造接觸。

備考

康定岩群的組成相當複雜,時代上以前寒武紀為主,但亦有中生代的,雖然有2900Ma的年齡值報導,但可信度差而未採用。所以,康定岩群的岩石組成和時代等尚需今後深入研究。 駱耀南等,1982,會理元謀地區前震旦紀地層與構造。 程文祥、張應圭,1982,“康定雜岩”新見,西昌地質,第15期。 程文祥、張應圭,1983,四川西部康定雜岩建群建組的初步意見。
編撰者: 劉國惠
作者1: 張兆瑾
年份1: 1941
作者2: 任澤雨
年份2: 1941
作者3: 胡熙賡
年份3: 1941
系名: 太古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