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清代宛仙的作品,描述了:此詩前半用精煉而生動的詞語描繪了尼庵清靜優美的環境。後半則用欣喜慶幸的口吻記述自己逃脫不幸的婚約,走上學佛向道之路的感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庵中寫懷
- 出自:《七十二峰足徵集》
- 作者:宛仙
- 年代:清
- 體裁:七言律詩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庵中寫懷》
【年代】清代
【作者】宛仙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庵中寫懷
禪關晝掩絕塵蹤,前有修篁後有松①。
野鶴去時人少伴,曉雲起處壁添峰②。
當時自識塵緣淺,今日誰知道味濃③。
千里赤繩從此斷,超然何用講三從④。
作品注釋
①禪關:此處指廟門。關即門。塵蹤:指與世俗人等的往來,修篁:高大的竹子。
②野鶴句:謂人與鶴為伴。曉雲句:謂雲添壁上峰,指雲霧在寺壁間瀰漫浮蕩,成簇簇山峰之狀。
③當時句:出家前自認為沒有婚姻之緣。遺憾。今日句:意謂出家後方知學佛的好處。
④赤繩:唐人小說記有司婚姻之神,凡遇有緣男女,即以赤繩系兩人之足,最後必成夫婦。後因稱締結婚姻為赤繩繫足。赤繩斷自然婚姻不諧,指作者斬斷塵緣,遁入空門。超然:離世脫俗貌。三從:三從四德的簡稱。封建社會奴役婦女的教條。三從為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作品鑑賞
此詩前半用精煉而生動的詞語描繪了尼庵清靜優美的環境。後半則用欣喜慶幸的口吻記述自己逃脫不幸的婚約,走上學佛向道之路的感想。詩寫得很明朗,很通俗,很有個性。
作者簡介
宛仙,清代江蘇吳縣洞庭東山女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1825年前後在世。俗姓石,乾隆(清高宗年號,公元1736—1795年)進士石如玉幼女,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許字同邑某氏子,其人貧而無德,不務正業。乃不嫁,祝髮為尼。承家學能詩文,詩集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