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共同生活兄弟會是當時一個修道團體,由格羅特(1340—1384)與拉德文(1350—1400)創辦,著重於增進宗教生活熱情,但並不立刻從事宗教工作。尼古拉1416 年進海德堡大學,1417 年轉入巴杜亞大學,1423 年在巴杜亞大學得到教會法學博士學位。他曾從事法律工作,因辦理訴訟失敗,轉而從事神學的研究與講授。以後以紅衣主教朱麗安的秘書而參加了1431 年舉行的巴塞爾宗教會議。從此以後,他一直為教廷服務,處理各地的宗教問題,從事已處於分裂狀態的天主教廷的統一(當時,天主教會存在羅馬教廷與法國的天主教廷的分裂),並企圖把東方教會與西方教會統一為一個天主教會。尼古拉在進行這些工作中於1450 年受命任布里岑主教,在任時曾從事教會的改革。1464 年,他在為教廷奔走中死於波希米亞的托底地方。
庫薩的尼古拉 尼古拉曾研究過法學、神學、哲學、數學。他的著作很多,最為人們熟知的是《天主教的協調》與這本《
論有學識的無知 》。前者是他在1431 年參 加巴塞爾宗教會議時所著,其目的在於強調一切事物有矛盾,但是可以協調, 藉以闡明宗教內部的矛盾是可以協調的。《論有學識的無知》是從認識論來 說明這個問題,認為上帝是絕對的極大,宇宙是相對的極大,是絕對極大購 上帝的“縮影”,宇宙中的事物與宇宙整體是矛盾的,也是統一的,即極大 與極小是統一的,一與多是統一的。本書以三卷論述這個問題,第一卷論上 帝是絕對的極大,第二卷論宇宙是相對的極大,第三卷論基督教的一些神學 問題。第一、二卷有一些泛神論思想,也有一些異端思想,但第三卷的神學 觀點與正統神學是一致的。
其他信息 尼古拉的哲學來源於新柏拉圖學派,有的研究者認為他的觀點是新柏拉圖學派、中世紀的新柏拉圖主義與文藝復興時期新柏拉圖主義的聯接點。他從艾克哈特的哲學中繼承了對立面統一的思想,從偽狄阿尼修的著作中繼承 了否定神學的思想。但把這些思想融會成為一個泛神論體系則是他的貢獻。 尼古拉是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哲學家,他在對人類認識世界的哲學考察 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第一個貢獻是,強調認識是從相對認識到絕對認識 的一個過程。他把認識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感性認識,這只能從感覺與想像產生混亂的印象;第二階段是理智認識,是對事物的區別性認識,是有確定性的指稱,是對事物的推理知識;第三個階段是思辨的理性,這個階 段發現認識中的矛盾是可以統一的;第四個階段是直覺的認識,在直覺之中, 理智所看成有區別的就歸於統一了。這種認識論觀點是以後康德認識三階段 說的來源。尼古拉的第二個貢獻是論證了對立面的統一。他用數學對這種觀 點作了證明,認為無限的線與無限的三角形、無限的圓、無限的球體都是統一的。這種觀點直接影響了以後辯證法思想的發展,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前驅。尼古拉的第三個貢獻是對一些自然科學先進思想作了哲學的預 見,例如他認為宇宙是單一的,不為任何其他宇宙所限制,因而空間是無限 的。他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緣,沒有“在上的星球”,“在下的星球”, 沒有“高貴的星球”,“卑賤的星球”等等。這些自然科學問題的哲學思考, 有利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促進以後自然科學的發展。
本書根據美國1954 年出版的茨爾曼·赫隆英譯本轉譯,原著是拉丁文。
本書拉丁文原本有三種版本,國內一時未能找到。北京大學哲學系西方古典 哲學原著選輯中世紀哲學卷的編輯小組決定翻譯這本書,在翻譯過程中,齊 良驥、周輔成、王太慶、朱德生、李真諸同志曾經給我們以鼓勵,並審讀過 譯稿。鄭建業同志校改了譯稿,最後商務印書館編輯同志又對譯稿進一步加 工,但因這本書理論比較艱深,文字表達比較晦澀,譯者學識有限,誤解鍺 譯在所難免,望讀者指正。本書致朱麗安的信、卷一、卷二由尹大貽譯,卷三由朱新民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