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

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關於經濟成長和發展對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影響的一種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茲涅茨倒U型假說
  • 所屬領域:經濟學
解釋,影響因素,

解釋

該假說認為,隨著低收入水平的農業國的經濟進步(用人均收入來度量),起初會伴隨著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的逐步擴大,但是當達到一定階段後,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這種不均等程度就會開始下降,表現出一個倒U型的關係。如下圖中的曲線所示,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呈現先增加後降低的變化趨勢。這個倒U型假說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S.庫茲涅茨在研究英國、德國和美國的經驗數據之後於1955年發表的《經濟發展與收入不平等》論文中提出的,圖中的曲線被稱為庫茲涅茨曲線。由於當時能夠得到足夠長時間序列資料的國家基本上只有這3個,所以這個理論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假說的性質。庫茲涅茨本人對倒U型關係進行了解釋。他認為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導致不均等程度擴大和引起不均等程度降低的因素是不同的。

影響因素

導致不均等程度在經濟成長的早期階段伴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而擴大的因素有兩個:
①增長的源泉是儲蓄和積累,而儲蓄和積累是作為資本的收益而集中於少數資本家階層的。他舉例說,按收入水平從高到低累計,在美國占總人口5%的最富裕階層的儲蓄額占全部個人儲蓄的2/3,而占總人口10%的最富裕階層的儲蓄額則幾乎相當於全部儲蓄。由於儲蓄和積累是經濟成長的動力,由此伴隨經濟成長的必然是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②增長是同工業化和城市化相伴進行的,城市裡的收入分配由於主要受資本占有量的影響,因而比農村更加不均等,即城市內部收入差別比農村內部的更大,城市化意味著經濟中更不均等的部分增加。庫茲涅茨認為,以上兩個因素在經濟成長中總是起作用的,如果收入分配只受這兩個因素影響,那么不均等程度將一直擴大下去。因此,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轉而趨於降低,那么一定是受到其他因素的抑制。
庫茲涅茨指出了幾種抑制性因素:
①富裕家庭的計畫生育導致若干年後人口中富人的比重減少,從而相對固定比重的最富裕階層中有一些收入相對較低的人口進入,這會使這個階層的相對收入比重降低。
②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在現代動態社會中技術進步加快,新興行業湧現,第二、第三產業部門在經濟中的比重上升,使得在這些部門和行業從業的人員和收入都日益增加,這不可避免地導致那些靠傳統行業致富的最富裕階層的財產和收入比重相對地逐漸降低。
③勞動力質量提高引起的勞動力相對價格提高,導致勞動收入比重在總收入中的比重上升。
④各部門之間生產率差別的縮小,對收入分配不均等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⑤一系列法律干預措施和政治決策,如累進稅制、遺產稅、救濟法等,對富人收入的抑制和窮人收入的提高起到了一些作用。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的數據可以獲得,對倒U型假說的檢驗一直在進行。主要的檢驗方法有兩種:一是考察單個國家的跨時數據,二是考察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若干國家的不均等程度。檢驗的結果是複雜的,不存在對該假說的一致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