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國際專業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研究團隊關於象類化石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團隊報導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中新世彰恩堡組最下部發現的迄今中國最原始的嵌齒象——庫珀嵌齒象(Gomphotherium cooperi)。嵌齒象是現代真象的基幹類群,多樣化程度很高,並且具有很強的生物年代意義,但嵌齒象屬,尤其是那些早期的種類,在國內發現較少,對其在中國境內早期演化擴散的認識比較模糊。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
物種學史
最原始的嵌齒象以日本早中新世的介型嵌齒象(Gomphotherium annectens)為代表,年代為19.5百萬年。相對進步的早期嵌齒象,法國的森林嵌齒象(Gomphotherium slyvaticum),年代為17-18百萬年。而形態介於兩者之間的庫珀嵌齒象在南亞布格蒂的年代為19-20百萬年。而同心發現的庫珀嵌齒象,年代可能比布格蒂稍晚,估計在18-19百萬年之間,這也和我們近年來兩個獨立的古地磁結果符合。
形態特徵
新發現的嵌齒象標本包括一個保存較好的亞成年上頜,以及一件完整的下門齒。由於該標本的保存狀態較好,其上門齒齒槽的內部結構,上頜孔穿過面部分別在眼眶內及面部外側的開口,甚至一部分鼻甲結構都完好保存,這在以往的化石中是不多見的。頰齒第二脊主齒柱後中心小尖缺失,以及副齒柱分裂成三個乳突,這個組合特徵清晰指向了此前僅在南亞次大陸早中新世布格蒂報導過的庫珀嵌齒象,因此將這件標本歸為該種。研究指出,嵌齒象演化早期具有非常快的演化速率和明確的年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