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珀對

庫珀對

庫珀對是美國物理學家 Leon Cooper於1956年首次提出的描述在低溫下一對電子(或其他費米子)以某一方式束縛在一起的理論。在低溫超導體中,電子並不是單個地進行運動,而是以弱耦合形式形成配對,一般稱之為庫珀對.形成庫珀對的兩個電子,一個自旋向上,另一個自旋向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珀對
  • 外文名:Cooper pair
  • 類別:物理名詞
  • 提出者: Leon Cooper
  • 特點:一個自旋向上 一個自旋向下
  • 提出時間:1956年
定義,理論解釋,補充,

定義

金屬中的兩個電子之間存在著通過交換聲子而發生的吸引作用。由於這種吸引作用,費密面附近的電子兩兩結合形成所謂的“庫珀對”。“庫珀對”的形成使電子氣的能量下降到低於正常費米-狄拉克分布時的能量,使得在連續的能帶態以下出現一個單獨的能級。這個單獨能級與連續能級之間的間隔就叫做超導體的能隙。而今,庫珀對理論被用於超導和解釋BCS理論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理論解釋

即使庫珀對是一個量子效應,但是其成對的原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解釋。金屬中的電子可以看作自由粒子,電子與電子之間存在庫倫排斥作用,但是與組成晶格的陽離子之間存在著吸引力,這個吸引力會使晶格發生畸變,陽離子輕微地靠近電子,從而增加了附近晶格的正電荷密度。而這些正電荷則會吸引其他電子。長距離下,這些電子與陽離子的吸引力會克服電子間的排斥力而配對。
嚴格的量子力學的解釋表明這種效應是由於電子-聲子耦合,聲子正是這些帶正電荷的晶格的基體運動。

補充

庫珀對的能量很弱,在
量級,熱能能夠很容易的打破庫珀對。所以,只有在低溫下庫珀對才能穩定存在。
庫珀對中的電子未必是緊緊地在一起,而是一種長程的配對,配對的電子可能相距幾百納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