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杜恩·德·庫爾德內((Baudouin de Courtenay1848-1929)波蘭和俄國著名語言學家,20世紀語言學的開拓者之一,普通語言學和歷史比較語言學的一個代表人物,俄國喀山學派語言學家,音位學理論奠基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爾德內
- 外文名:Baudouin de Courtenay
- 出生地:華沙附近的拉傑明
- 出生日期:1845年3月13日
生平簡介,語言觀,
生平簡介
庫爾德內1845年3月13日出生於華沙附近的拉傑明。其家庭正如其姓氏博杜恩所顯示的那樣來自於法國,從18世紀前半世紀移居于波蘭。庫爾德內在華沙的大學攻讀了語言學和斯拉夫語學,後玫瀆梵語和立陶宛語。1866年畢業後,又到布拉格、耶拿,柏林等地重新學習,然後赴彼得堡,師事斯萊茲涅夫斯基。
語言觀
1. 庫爾德內認為,“語言只存在與個人的頭腦之中,或組成該語言社團的個人的心靈之中”。她聲稱“根本不存在什麼語言,存在的只是作為心理現實的個人言語,更確切地說,只存在個人的語言思維”。但他對語言本質的理解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他注重語言的物質方面,強調語音在人們交際中的作用,認為語言是集體的、社會的現象,並套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另一方面又把語言視為心理現象,是個人的行為。
2.庫爾德內全面研究過語言的系統性問題。早在19世紀70年代,即在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正版(1916)前幾十年,他就把語言的系統性作為解釋語言學理論的基礎,他在《關於語言學和語言的幾點意見》一文中就提出語言與言語的區分問題。
3.他認為:音素(phone)是一種純語音現象;音位則是詞的某一部分語音性質的總和,並且和意義相關。音素是語音單位,是發音器官動作產生的音響單位,它是短暫的、變化的,是一種生理—物理現象;音位則是語音形象、語音的概念,是某一音素在所有環境中出現時在人的心靈中形成的觀念。……音位是一種“心理上的映像”(mental in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