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拔秧歌

庫拔秧歌源於宋,興於明末清初。這種表演藝術隨著歷史的興衰而興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拔秧歌
  • 起始時期:宋朝
庫拔秧歌以清場、專場、混場三大板塊,以說、唱辯糠主察、舞蹈三種形式,以擔漏糠與時俱進的精蜜促跨健康素材為宣傳內容,完成全部表演。
打擊葛鴉疊樂隊有:花鼓2人,釵3人、馬鑼1 人。
表演人物有:搭傘1人,賣弦1人,公子1人,老娘1人,火爐1人,包頭4人(現在騙射全部為女演員且由4人增加為8人或16人)。
打擊音曲牌有:流水、截斷橋、三翻腰、風攪雪、三探妻等。
唱腔曲牌有:硬調17種,軟調55種。
舞蹈形式有:紫金纏柱、二龍喜珠、蛇擺尾、剪子骨、回荊州、纏穗娃、金蛇脫殼、白鶴亮翅等。
花鼓表演有:立殺四門、單吐、雙吐、懷中抱月、蘇秦背劍、黑虎掏心、回馬槍等。
五七年霍縣文化館組織庫拔秧歌老藝人陳希學、楊生順、楊丙旭、楊孟呆、楊慶彥代表霍縣赴省城太原,參加山西省第三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作為壓軸節目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同年中央民族歌舞團專程從北京來到霍縣對庫拔秧歌這種藝術表演形式進行了蒐集整理。對所有唱腔、歌詞和表演動作全部錄製。在庫拔秧歌墓局膠這種藝術表演形式基礎上創作出歌舞迎鑽提劇《賣花》和歷史故裝劇《香羅帕》。
庫拔秧歌作為霍州大地上的一朵奇葩,近年來以楊秦珍為首的一批年輕人正在努力恢復庫拔秧歌傳統的表演技能。期盼它能在各界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早日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