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庫布林耶
- 相關作品:古蘭經
- 宗教:伊斯蘭教
- 起源:中亞
歷史淵源,教義特徵,世系教主,
歷史淵源
一說為穆乎印迪尼·阿卜杜勒·卡迪爾·吉拉尼(1078~1166)親傳;一說源於13世紀波斯蘇菲派哲學家納吉姆丁·庫布拉維所創的庫布拉維教團。
這兩種觀點都有理由,但是都缺乏必要的實物證據。
對於第一種觀點,庫布林耶自稱為穆乎印迪尼·阿卜杜勒·卡迪爾·吉拉尼親傳,但是據記載,庫布忍耶在中國的產生至少是在公元1300年以後,而穆乎印迪尼·阿卜杜勒·卡迪爾·吉拉尼生活在公元11世紀,時間不相吻合。而庫布林耶認為,穆乎印迪尼11世紀同時在7個地方歸真,而後靈魂轉入凡體,並三次來華傳教,之後在甘肅東鄉撒勒鴿子洞中靜修200餘年,而後在東鄉大灣頭傳下庫布林耶。並且庫布林耶認為,如果庫布林耶非穆乎印迪尼親傳,那么其道祖絕不敢妄稱自己是來自伊朗吉拉尼的穆乎印迪尼。
第二種觀點認為庫布林耶源於13世紀波斯蘇菲派哲學家納吉姆丁·庫布拉維所創的庫布拉維教團,這種觀點雖然從年份、名字上來看更加合理,但是稍作探討,會發現更加牽強。首先,從名字上來看,庫布林耶意為“至大者”,而庫布拉維意為“重大災禍”,含義大相逕庭。其次,庫布拉維教團的特點是苦修禁慾,教徒多不娶妻,是出世的蘇菲教團,而庫布忍耶堅守以“造”為核心的哲學理念,教徒都娶妻生子,提倡兩世吉慶,是出世與入世並重的學派。
據史載,第一個將庫布林耶傳入中國的是一位名穆哈伊丁的外籍傳教師,曾3次來華傳教。第一次在廣東、廣西傳教,第二次在湖南、湖北傳教,第三次到甘肅傳教。最後於明末清初定居於河州東鄉大灣頭。隨當地習慣改姓張,字普濟,號玉皇,躬耕鄉民所贈的9畝土地,成為東鄉族成員。與他同來中國的還有其子艾哈邁德·祝奈吉·納格什班德·巴格達迪,後繼任第二代教主,發展了不少教眾,當地漢族亦有歸信者。其子孫相襲傳教,已傳11代,又稱張門或大灣頭門宦。
教義特徵
教義屬遜尼派哈乃斐學派,其教義及禮儀主要是:以《古蘭經》、聖訓為信仰之本,遵行五功和靜修參悟修持,靜修分40天、70天、120天不等。靜修時幽居山洞,默念“迪克爾”,做禮拜,日食7枚大棗,數杯開水;經常高聲誦念《古蘭經》、《卯路德》和《麥達伊哈》等經典,以傳遞《古蘭經》為亡人贖罪,舉行殯儀時不脫鞋。
世系教主
張門共傳11代,依次為:
穆哈伊丁、艾哈邁德·凱比·爾·巴格達德;
艾布·奧斯曼、格蘭德、哈桑牙爾;
艾哈邁德;
伊瑪目丁;
哲馬魯丁;
凱馬魯丁;
和卓·賽義德·阿拉烏丁;
巴哈烏丁;
伊斯瑪儀·張明義。
他們的拱北有:東鄉大灣頭拱北(為穆哈伊丁及其後裔艾哈邁德·祝奈吉、納格什班德·巴格達迪等的墓地);康樂草灘拱北(為布孜勒克·葉爾孤白及其後裔的墓地),蘭州駱駝巷拱樂拱北(為四太爺後裔的墓地)。教民主要分布於甘肅臨夏、東鄉縣、康樂縣及蘭州等地。
(馬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