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哈拉寨高蹺是一種流傳於府谷哈拉寨的一種民間藝術,是城鄉廣大民眾最為喜聞樂見的一種漢族民間藝術形式,集舞蹈、音樂、戲劇、雜技為一體,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府谷哈拉寨高蹺
- 類型:民間藝術
高蹺介紹,起源傳說,傳承脈絡,
高蹺介紹
府谷哈拉寨高蹺於2016年1月入選榆林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哈拉寨既是蒙漢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又是東北文化和陝北文化交流之處,哈拉寨高蹺則是其中之一。
哈拉寨高蹺是府谷縣社火活動中的一項民間遊藝雜技。除正月二十五在當地春節社火活動中進行表演外,還於正月十五進縣城或到毗鄰鄉鎮進行表演。是我縣至今保留下來的而且風格獨特的一種高蹺表演形式。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民間盛行的一種民眾性藝術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而且流動方便,不受舞台限制,因此深受民眾喜愛。
起源傳說
高蹺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有關,據歷史學家考證,堯舜時代以鶴為圖騰的丹朱氏族,他們在祭祀中要踩著高蹺擬鶴起舞。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上大夫晏嬰一次出使楚國,國都耍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裝一雙木腿,頓時高大起來。弄的楚國君臣啼笑皆非,晏嬰借題發揮,把楚國君臣挖苦一頓。使得他們很狼狽,據此高蹺活動在人間流傳開來。
傳承脈絡
第一代傳承代表人多數已經過世。趙守業(已故)、劉三鎖為第一代傳承人。
第二代傳承人代表周東生、趙廣林、楊文玉、溫四兒均已八十歲高齡。
第三代傳承人代表李栓、陳三鳳、溫樹。
第四代傳承人代表苗康、李文、趙剛、郭瑞軍等在改革開放後期經常在哈鎮開展此項活動。
第五代傳承人代表王彪、李春明、袁帥、郭強、王建強、康宇庭等一批青少年在第三代傳承人代表李栓和第四代傳承人代表苗康的帶領下他們認真學習高蹺表演技藝,為哈拉寨高蹺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他們都是年輕人,還有一部分是中學生、大專生和本科生,文化素質高,培養條件好,可謂是哈拉寨高蹺傳承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