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侵作用(underplating)曾稱板底墊托作用。是大陸垂向生長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在太古宙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底侵作用
- 外文名:underplating
- 別稱:板底墊托作用
- 適用領域範圍:大陸垂向生長的一種重要方式
底侵作用(underplating)曾稱板底墊托作用。是大陸垂向生長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在太古宙時期。
底侵作用(underplating)曾稱板底墊托作用。是大陸垂向生長的一種重要方式,特別是在太古宙時期。...
被拆沉的下地殼物質無論是榴輝岩或底侵作用或部分熔融產生的殘餘體,它們成分上都是基性的,並且均以富集Eu、Sr和過渡金屬元素(Cr、Ni、Co、Sc、V、Ti)為特徵...
混合作用受到兩種岩漿熱狀態的影響,也受兩種岩漿的相遇機制、密度差等因素的制約。發生混合的兩種岩漿的相遇機制有以下三種:1、密度較大的玄武質岩漿底侵於地殼底部...
包括:中國東部陸內大規模成礦的時間格架和空間結構;深部地殼結構及對成礦的約束;地幔拆沉、岩漿底侵作用的地球物理、岩石學證據研究;大規模成礦的深部地球動力...
通過SHRIMP測得了岩漿混合作用發生的時間為240Ma左右,認為岩漿混合作用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岩漿底侵作用;推算岩漿混合作用的方式為源區先混合,就位過程再混合的複雜形式,...
羅紅玲、吳泰然、李毅,烏拉特中旗克布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及SHRIMP定年:早二疊世華北克拉通底侵作用的證據,岩石學報,2007,23(4):755~766...
20. 杜楊松,秦新龍,李鉉具,安徽銅陵地區中生代幔源岩漿底侵作用-來自礦物巨晶和岩石包體的證據,岩石礦物學雜誌,2004,23(2):109-116。...
從事火山與地球內部化學研究,在新生代火山岩的岩漿起源與演化、上地幔岩石學與相轉變、岩漿底侵作用與現今殼-幔邊界組成、地幔流體、超高壓變質岩石學等領域都進行...
2008-2010 教育部重大科技項目“安徽沿江地區中生代岩漿底侵作用與殼幔混源型岩漿-熱液成礦系統”,負責人2008-20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阿爾泰山南緣泥盆紀苦橄...
主要為增厚地殼底部底侵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形成埃達克岩。Atheron認為來自地幔玄武質岩漿底侵作用使地殼發生垂向增生,導致地殼厚度加大並使下地殼保持高熱流狀態,為C型...
1殼?幔相互作用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學記錄199俯衝帶的地球化學系統2002底侵作用與拆沉作用2123地幔柱構造2152月球、地球的形成、演化及特殊成礦作用218...
第三節 造山帶元古宙幔源基性岩漿底侵作用第七章 秦嶺碰撞後陸內造山階段殼-幔調整的初步地球化學研究第一節 燕山期中酸性斑岩類和花崗岩類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
同時,它們是相互聯繫的,一種機制可能觸發另一種機制,如熱對流作用可以觸發岩石圈的拉伸 作用或者是岩石圈底部的底侵作用。因為作用力的時空範圍廣泛,而且它們以錯綜...
特殊的地殼結構和物理化學環境,它的出現反映曾有一個加厚的地殼存在,是在乾的、無水的厚殼條件下由於地幔岩漿的底侵作用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下,下地殼物質受熱...
基性岩漿的底侵作用使本區經歷了第一期麻粒岩相變質作用,地幔富CO2流體包裹體的存在使系統a(H2O)很低(a(H2O)=0.1~0.3),麻粒岩相變質作用沒有產生熔融...
2.2 大陸裂谷作用韻特徵2.2.1 大陸裂谷深部結構模式2.2.2 大陸裂谷內熱流作用. 2.2.3 岩漿的底侵作用2.3 大陸張裂的力學模型...
從玄武質角礫岩筒中的輝長質麻粒岩包體,獲取了玄武岩漿底侵作用的直接證據。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東南沿海晚中生代構造岩漿作用模式。論述了內陸s型花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