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里牛斯山櫟

庇里牛斯山櫟

庇里牛斯山櫟(學名:Quercus pyrenaica Willd.)是殼斗科、櫟屬植物。是一種獨特、美觀,高達21.34米的落葉喬木。幼葉被淡黃色或白色柔毛,使樹在初夏非常顯眼。具有細長,通常懸垂的樹枝;嫩芽密密麻麻,被灰絨。殼斗杯形,帶有絨毛鱗片,包著堅果約1/2。原生於法國、義大利、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生長於半濕潤溫帶和地中海半乾旱條件之間的過渡區域。

主要被用作木材、皮革製造及作為觀賞樹。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育植技術,主要價值,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易危原因,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21.34米。具有細長、通常懸垂的樹枝;嫩芽密密麻麻,灰絨。葉子大小變化很大,長7.5-22.5厘米,寬4-11.5厘米。葉緣裂片,每側4-7個,長橢圓狀披針形,有光澤,綠色,頂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莖有絨狀物,長0.5-2厘米。果實有長1.2-4毫米的絨毛,直立莖上一起產生2-4個堅果殼斗杯形,帶有絨毛鱗片,包著堅果約1/2。

近種區別

庇里牛斯山櫟(Quercus pyrenaica Willd.)非常類似於大藥櫟(Quercus macranthera Fisch. & C.A.Mey. ex Hohen.),但它有更多但較淺的裂片和非常突出和持久的托葉
庇里牛斯山櫟與匈牙利櫟Quercus frainetto Ten.)也十分接近,但匈牙利櫟葉緣有更多裂片(每側最多十個或十二個),並且更大。

產地生境

庇里牛斯山櫟原生於法國、義大利、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生長於半濕潤溫帶和地中海半乾旱條件之間的過渡區域,是其分布中心範圍內的主要樹木,經常形成大片森林;在其分布範圍的北部,它可以與溫帶橡樹物種共生;在南部,它與溫帶櫟樹物種一起出現在涼爽的山地地區。該物種適應於在當地炎熱的溫度下生存,具有較短的生長季節以避免夏季乾旱。
庇里牛斯山櫟
分布範圍

育植技術

如果種子過於乾燥,它很快就會失去發芽能力。種子可在較為潮濕和涼爽的地點儲存過冬,但在戶外的苗床發芽後應當立即種植,且必須保護它免受老鼠、松鼠等的侵害。少量的種子可以播種在氣候較涼爽的深盆中。植物會產生深主根,需要儘快種植到固定的位置。就地播種的種子將產生最好的樹木。樹木不應在苗床上放置超過2個生長季節而不移動。

主要價值

庇里牛斯山櫟具有較高的再發芽能力,故被大量種植以獲得木材。木材用於製造桶、鐵路枕木和桿子,而樹皮富含單寧,並已用於皮革製造。木炭林也是木柴開採、牲畜放牧和木炭生產的林牧系統的一部分。以櫟屬植物為主的森林對伊比利亞半島的景觀非常重要,所以它也被種植為觀賞樹。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2000年,庇里牛斯山櫟在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被列為易危(VU)物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95%的庇里牛斯山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境內至少有43%的庇里牛斯山櫟森林(519770公頃)。對西班牙一公頃地塊中781根莖的遺傳分析發現,庇里牛斯山櫟只有146種不同的基因型。在該地點,80%的再生是克隆的,但在其他地點,它被發現僅對再生的貢獻為14%。

易危原因

在歐洲,由於棲息地喪失以及農業和牧場的土地轉換,庇里牛斯山櫟遭受了重大的、歷史性的下降。森林也被更具造林重要性的樹種所取代,如松樹、桉樹和金合歡屬植物。該物種受到火災的威脅越來越大,這促使其他庇里牛斯山櫟無法與之競爭的橡樹物種的生長。全球氣候變化可能會增加野火和乾旱的發生,使得庇里牛斯山櫟受到的威脅更大。此外,在歐洲,庇里牛斯山櫟的堅果產量下降,且產生的種子被食草動物過度覓食,因而該物種缺乏良好的再生能力。該物種容易受到食葉昆蟲的嚴重攻擊,例如櫟綠卷蛾、吉卜賽飛蛾和褐尾蛾。從歷史上看,木炭和木材工業使該物種的種群數量有過下降,林業活動仍然對庇里牛斯山櫟構成威脅,但規模要小得多。庇里牛斯山櫟的摩洛哥種群面臨的具體威脅尚不清楚,但可能受到類似的威脅。

保護措施

庇里牛斯山櫟被引種到全球59個地點進行遷地保護,如邱園南京中山植物園莫頓樹木園等。其棲息地受到歐盟棲息地指令的保護。保護時應調查摩洛哥境內的威脅;應監測該物種對氣候變化可能在其範圍內發生的乾旱和火災增加的反應;還建議對其他威脅進行監測,例如害蟲,病原體和橡子食草動物;應進行研究以評估整個物種範圍內克隆再生的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