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水準測量

幾何水準測量

是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定地面上兩點間高差的方法。在地面兩點間安置水準儀,觀測豎立在兩點上的水準標尺,按尺上讀數推算兩點間的高差。通常由水準原點或任一已知高程點出發,沿選定的水準路線逐站測定各點的高程。由於不同高程的水準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線測得的兩點間高差將有差異,所以在

整理國家水準測量成果時,須按所採用的正常高系統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確的高程。我國國家水準測量依精度不同分為一、二、三、四等。一、二等水準測量稱為“精密水準測量”,是國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礎,可為研究地殼形變等提供數據。三、四等水準測量直接為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所必需的高程控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幾何水準測量
  • 類別:方法
  • 工具:水準儀和水準尺
  • 目的:測高程
主要目的,原理,步驟,

主要目的

是測出一系列水準點的高程。通過水準點的高程,可以了解地表的形狀、地殼的變化,以及指導工程的設計、施工、監測。

原理

水準測量是用沿水準路線逐點向前推進的方式實施。為了測量地面上A、P兩點間高差(見圖),先將水準標尺R1豎立在水準點A 上,再將水準標尺R2豎立在一定距離的B點上,在A、B之間安置水準儀。依據水準儀的水平視線,在標尺上分別讀數,兩標尺讀數差就是A、B兩點間的高差HAB。第一站測完後,B點上水準標尺R2保持不動,A點的水準標尺R1移至C點,水準儀移至BC的中間,測得B、C兩點間高差HBC,如此繼續推進至P點,A、P兩點間的高差HAP=HAB+HBC+……。
幾何水準測量

步驟

水準測量首先是選定水準路線和埋設水準標石。水準路線應選在坡度小的交通線上,水準點位置應選在能保證標石穩定,長期保存並便於觀測的地點。中國國家水準點上的標石分為基岩水準標石、基本水準標石和普通水準標石3種。基岩水準標石埋設在一等水準路線上,大約每隔500千米一座,作為研究地殼垂直運動的依據。基本水準標石埋設在一、二等水準路線上,每隔60千米左右一座,用於長期保存水準測量成果和研究地殼垂直運動。普通水準標石埋設在各等水準路線上,每隔2~6千米一座,直接為地形測圖和各種工程建設提供高程控制。
精密水準測量必須用帶測微器的精密水準儀和膨脹係數小的因瓦水準標尺,以提高讀數精度、削弱溫度變化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儀器至標尺的距離約在35~60米,且距前後標尺的距離基本相等,同時採用完善的觀測程式,以削減水準儀殘餘的微小傾斜帶來的影響和大氣折光影響。
水準測量結果須按所採用的高程系統加入必要的改正,以求出精確的高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