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薊,漢語辭彙,拼音yōu jì,幽州和薊州的並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幽薊
- 拼音:yōu jì
- 出處: 《夏日嘆》
- 解釋:幽州 和 薊州 的並稱
幽薊,漢語辭彙,拼音yōu jì,幽州和薊州的並稱。
幽薊,漢語辭彙,拼音yōu jì,幽州和薊州的並稱。...... 幽薊,漢語辭彙,拼音yōu jì,幽州和薊州的並稱。中文名 幽薊 拼音 yōu jì 出處 《夏日嘆》 解...
燕薊又名幽薊或幽燕,唐代、五代地名,治所在幽都縣(今北京市宛平縣),為燕薊節度使轄區,包括燕、薊等十一州,是防備契丹人的重鎮。...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 燕雲十六州具體指:幽州(今北京市區)、順州(今北京市順義區)、儒州(今北京市延慶區)...
天福元年(936年),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遼)。次年遼升幽州為幽都府,遼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礎上興建土木,定為“南京幽都府” [2] 。此後,幽州...
《舊唐書·地理志二》幽州薊縣條下稱:“自晉至隋,幽州刺史皆以薊為治所。”實際上,自東漢即如此,東漢初年朱浮為幽州刺史治薊城,東漢末年劉虞為幽州牧亦治薊...
”宋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千萬,恢復 幽薊,逐彊虜於窮莫,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中文名 凱歌 拼音 kǎi gē ...
邢君牙(728年―798年),瀛州樂壽人,唐朝將領,官至鳳翔節度使,封河間郡公。少從軍於幽薊、平盧,以戰功歷果毅折衝郎將,充平盧兵馬使。安史之亂時,隨平盧...
天福元年(936年),後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遼)。次年遼升幽州為幽都府,遼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礎上興建土木,定為“南京幽都府”[2] 。此後,幽州作為...
宋琪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先後上《論復幽薊疏》、《平燕薊十策疏》,除了備陳遼國的歷史、地理、種族、軍力、戰術以及宋朝的應對之策外,仍委婉的表示不要輕易動...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