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圖式 baby schema,為勞倫茲(K.Lorenz,1943)提出的把人和其他靈長類誘發育幼行為的鍵刺激的組合圖式。強調帶有突出的稍圓渾的頭和大眼為幼兒的特徵(圖)。其他動物種類也適用。一般來說,在各個種中成為其幼兒特徵的,可因其種之不同而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幼兒圖式
- 外文名: baby schema
- 提出者:勞倫茲
- 標註:其他動物種類也適用
皮亞傑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是圖式(schema,在他後期著作中用scheme一詞)。圖式是指個體對世界的知覺、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圖式看作是心理活動的框架或組織結構。圖式是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或者說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礎。因此圖式的形成和變化是認知發展的實質。
圖式是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有了圖式,主體才能夠對客體的刺激作出反應。
在生理水平上,圖式“絕大多數的程式是遺傳獲得的"。它們可以區別作用它的無數刺激和由之產生的感覺,並將其結合到某種結構中。在認識水平上,圖式可以代表一個分類系統,這一系統使它能夠對客體信息進行整理、歸類、創造、改造。由於存在這樣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圖式組織,認識主體才能有效地適應環境。正是在這一意義上,皮亞傑得出結論:適應是內部圖式與外部環境進行鬥爭的結果。它體現了環境的威力,也體現了圖式的能動作用。
皮亞傑認為,"任何圖式都沒有清晰的開端,它總是根據連續的分化,從較早的圖式系列中產生出來,而較早的圖式系列又可以在最初的反射或本能的運動中追溯它的淵源。"
因此,人的認識圖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主體所具有的第一個圖式是遺傳獲得的圖式。以這一圖式為依據,兒童不斷和客觀外界發生相互作用,在這種相互作用中,
非遺傳的後天圖式逐漸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這也就是圖式的建構過程。皮亞傑把認識圖式的發展過程稱為主體的建構{construction}。在皮亞傑看來,客體只有通過主體結構的加工改造以後才能被主體所認識,而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程度完全取決於主體具有什麼樣的認識圖式。就這一意義而言,皮亞傑客體結構是主體建立的。隨著主體認識圖式的發展,對客體的認識也不斷深化,皮亞傑把這個過程稱為客體的建構。認識的發展實際上就是通過活動使主體和客體發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進行主體和客體的雙重建構。
皮亞傑認為,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是圖式發展的根本原因,其中主體的作用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