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口吃

幼兒言語的常見病。指兒童在說話時言語節律性和流暢性的障礙。表現為說話時有些字音難以發出、字音重複和語流阻滯。一般在幼兒期開始發生,男性多於女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幼兒口吃
  • 外文名:Children stuttering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介紹,關注及意義,

介紹

幼兒言語的常見病。指兒童在說話時言語節律性和流暢性的障礙。表現為說話時有些字音難以發出、字音重複和語流阻滯。一般在幼兒期開始發生,男性多於女性。它的發生並非因發音器官或神經系統的缺陷,而是與心理狀態有關。表現為正常的言語節律受阻,不自覺地重複某些字音或字句,發音延長或停頓,伴跺腳、搖頭、擠眼、歪嘴等動作,才能費力地將字迸出。患者大多自卑、羞怯、退縮、孤僻、不合群。有的表現為易激怒,情緒不穩。出於對口吃的恐懼心理及高度注意,終成心理痼疾,越怕口吃,越口吃。發病率約占兒童的1~2%,多起始於2~5歲,男多於女。引起口吃的誘因:①精神創傷;受驚嚇、受到嚴厲懲罰、進入陌生環境感到恐懼、家庭破裂而失去愛撫等。②模仿:小兒覺口吃者滑稽可笑,加以模仿。③疾病: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紅熱等傳染病,或腦部受創傷後,大腦皮層的功能減弱,容易發生口吃。

關注及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2~5歲的小兒正是語言和心理發展十分迅速的階段,辭彙也漸豐富,但言語功能尚未熟練,不善於選擇辭彙,說話時常有遲疑、不流暢的現象,一般到上國小前,就可口齒流利了,這種現象稱為“發育性口齒不流利”,不屬於口吃。口吃的矯治和預防,應從解除小兒的心理緊張入手。避免因說話不流暢遭到周圍人的嘲笑、模仿,以及家長、教師的指責或過分矯正。家長不要當眾議論其病態,或強迫孩子把話說流暢,不許結巴。需知,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加重其心理障礙,更加張口結舌。應安慰患兒,使他們有信心克服。家長要用平靜、從容、緩慢、輕柔的語調和孩子說話,來感染他們,使他們說話時不著急,呼吸平穩,全身放鬆,特別是不去注意自己是否又結巴了。可以多練習朗讀、唱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