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幻覺主義
- 外文名:Illusionism
概述,手法,代表人物,作品賞析,其他作品,
概述
幻覺主義使用的兩個關鍵字分別是“trompe l’oeil(眼睛欺騙法)”和“quadrature(大小比例欺騙法)”。“trompe l’oeil”為法文詞,通常用來指欺騙觀眾。例如,讓觀眾認為自己看到的不是繪畫中而是真實的蘋果。這個詞一般與靜物或其他以模仿的手段表現小型物體(多為室內)的繪畫有關。“quadrature”指的是較大比例的欺騙手法,通常是混淆了一副繪畫(或壁畫)及它所陳列的建築物。藝術家通過在作品中模仿建築物的建築結構達到這一點。因此,“quadrature”通常是在特定地點的。建築物的燈光照明效果也能作為作品的一部分。
手法
幻覺主義所採用的技術,如短縮法(foreshortening),透視法(erspective)以及明暗法,都是在古典時期的早期發展起來的(約前480-前450年),但是在文藝復興藝術家那裡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代表人物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用幻覺主義的手法裝飾天頂的藝術家。他欺騙性地“拓展”了貢扎加家族公爵殿婚禮室的空間維度。這種對於大比例欺騙手法的創造性運用影響到了柯勒喬(Correggio)對於帕馬的聖喬瓦尼·埃萬傑利斯塔穹頂的裝飾。這兩件作品都是“di sotto in sù”的幻覺主義形式的卓越例證,意思是“在下面往上看”。
作品賞析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於1465年至1474年在貢扎加家族公爵殿婚禮室創作的壁畫《婚禮堂》為幻覺主義的代表作。站在婚禮堂中,抬頭凝視的感覺仿佛在一口井中。這個天花板看起來好像通過一堵圓形的牆通向天空。曼特尼亞運用了短縮法(這一點在小天使的形象中尤其顯著)以及大比例欺騙法,營造出戲劇性的、幻覺主義的效果。
其他作品
①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聖喬瓦尼·埃萬傑利斯塔穹頂裝飾》,帕馬,1520-1524年,柯勒喬
《天主教堂穹頂》,帕馬,1526-1530年,柯勒喬
② 義大利(巴洛克時期)
《神的眷顧於巴爾貝里尼力量的寓言》,格蘭·薩羅內,巴爾貝里尼宮,羅馬,1633-1639年,彼得羅·達科爾托納
《五個天頂畫》,小宮殿,佛羅倫斯,1640-1647年,彼得羅·達科爾托納
《聖母升天》,1625-1627年,羅馬,喬瓦尼·蘭弗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