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縣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西依呂梁山,東臨汾河水,位於汾河谷地中部。文水縣東隔汾河與祁縣、平遙縣相望,南與汾陽市接壤,西與呂梁市離石區交界,北與交城縣、清徐...
文水縣城歷史上曾兩次遷移,最初在大陵城,後遷至現舊城莊處,史稱“文水古城”。 文水古城在今城東5.5公里之舊城莊,建於北魏時期。《後魏風土記》曰:“太平...
并州文水造像殘記是唐(618-907),是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大洞。... 并州文水造像殘記是唐(618-907),是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大洞。中文名稱 并州文水造像殘記 ...
文水方言是文水人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融合了并州方言的元素,產生的地方方言。因其繼承了三晉文化的精華,極具語音、語法、辭彙方面的地域特點,所以被人們稱讚為古老...
文水站(WenShui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是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三等站,是太中銀鐵路上的一座三等站。於2011年1月11日正式投入...
《授相王并州牧制》是唐代武曌創作的一篇散文。... 授相王并州牧製作者簡介 編輯 武曌(624~705),即武則天。唐高宗後、武周皇帝。690~705年在位。并州文水(...
文水蓮花落是流行於山西省文水縣一帶的地方傳統曲藝形式,是太原蓮花落的前身,由佛教和道教勸善和募捐的一種演唱形式深化而來。...
武村,屬山西省文水縣北張鄉下轄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東鄰下曲鄉,南鄰石永村,北鄰南明陽村,西靠磁窯河與上河頭村相對,經村北的文水縣道段馬線X433可達...
文水晉劇團原名文水縣人民晉劇團,1955年秋籌建。1955年10月,文水人民晉劇團初建時,以文水縣鄭家莊、平遙西王智村、平遙三處娃娃班組建。團址設在城內東獄廟。...
文水汽車站位於山西呂梁文水縣西門外,公交線路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是目前文水縣主要對外的長途汽車站...
則天廟位於山西省文水縣城北5公里處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呂梁山,東靠文峪河,是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則天廟,於坐北向南,規模不大,中軸線上從北到南有正殿...
武士彠(yuē)(577年—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開國功臣,東都丞武華之子,武周皇帝武則天之父。隋朝年間,武士彠經商致富,後成為鷹揚府...
武攸緒,生於唐高宗承徽六年(655年),卒於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并州文水(今屬山西)人,武則天從父武士讓之孫。唐玄宗李隆基對隱居的武攸緒也很尊重,“令州縣...
道綽,隋唐時佛教淨土宗高僧。俗姓衛,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生於北齊河清元年(562年),卒於唐貞觀十九年(645年)。他繼承和發展了北魏曇鸞的淨土思想,大力...
武延基(約680年—701年),唐朝駙馬。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武承嗣之長子,武元爽之孫,武則天侄孫,元爽兄元慶子武三思之同宗從子,安樂公主再婚駙馬...
武攸寧,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則天唐侄,太廟令武士讓孫子,左監門長史武懷道之子。門蔭入仕,深得重用,累遷中書侍郎、檢校納言。武則天建立...
武攸暨(jì)(663年—712年),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外戚大臣,女皇武則天堂侄,追封楚王武士讓孫子。武周時期,冊封千乘郡王,遷右衛中郎將。迎娶太平...
武延秀(?—710年7月21日),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外戚大臣,武則天侄孫,魏王武承嗣次子。武則天稱帝後,冊封淮陽郡王。聖曆元年(698年)六月,奉命迎娶突厥...
武懿宗(641年—706年),字承美,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唐朝外戚大臣,一代女皇武則天從侄,倉部郎中武元忠之子。門蔭入仕,調補太子右千牛備身、澤州司法、...
武則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母。...
李憕,字號不詳,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唐朝大臣,涼武昭王李暠十一世孫,監察御史李希倩的兒子。出身隴西李氏敦煌房,聰明伶俐。以明經中舉,授鹹陽縣尉,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