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奇石
載譽而歸後不久,王勇、王禹、
何鳳來、張滿臣、
郭子華、李仲等九名石友經過協商,便成立了以王勇為會長的平谷奇石協會。
平谷奇石協會成立後的10年來,協會積極組織狀大發展奇石收藏隊伍,發掘平谷奇石資源,發現奇石新品種,組織專家學者到平谷考察,了解、論證平谷奇石的產地、品種、資源分布情況,並統一了
軒轅石、
金海石、丹青石等石種的命名;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組織會員參加國際國內各種大型奇石展覽達三十五次,獲金銀大獎三百餘件,帶平谷奇石到新加坡展示一次。在這支骨幹隊伍的帶動與影響下,京東平谷掀起採石、賞石、藏石、賣石熱,使奇石成為平谷繼大桃之後的又一大特色。2002-2005年,中央領導人江澤民、錢琪琛、
賈慶林等先後來平谷觀賞奇石,對精美的平谷奇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讚賞。
2008年7月29日
平谷被
中國觀賞石協會正式批准命名為中國觀賞石之鄉(目前,全國僅有13鄉獲此殊榮)。2009年4月15日——5月7日,平谷區政府舉行了一系列慶祝活動並命名為“北京平谷區首屆奇石節”。
到目前為止,平谷石種達20餘種,北方奇石有三(
金海石、
軒轅石、
雲紋石)平谷獨占金海、軒轅兩種,在國內的觀賞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來,金海石獲得金獎的有70多件作品,銀獎100多件,銅獎200多件;軒轅石獲金獎的有8件,銀獎36件。目前,平谷以家庭收藏為主的奇石館已發展100餘個,本地已有2000多名奇石愛好者加入奇石收藏的行列,成為痴迷於覓石、採石、集石、藏石的“玩石人”。
金海石、軒轅石屬北京三大奇石,均出自
北京市平谷區的靈山秀水之間。金海石:產於平谷東部
金海湖一帶,所以命名為“金海石”。形成於十幾億年前的
震旦紀。由於石塊所含鐵、錳等物質的多少不同和鐵、錳在石塊內的分布以及風化程度不同等諸多因素的差異,
金海石的紋理、色澤各具特色:多數金海石在淡黃色的底色上形成淺褐色、黑褐色紋理和斑塊,金海石的紋理常呈水波、原野、山嶺、草木、人物、動物或建築等圖案。
軒轅石:具有“瘦、皺、漏、透”諸特徵,因在平谷軒轅廟附近被發現,故而命名為“軒轅石”。其石質為
矽質灰岩,肌理縝密,含鐵量高。擊之,聲脆震耳,若金屬之音。其色如鐵鏽,赭紅褐灰,宛若出土不久的古代文物一般,古香古色中,透著一股神奇之氣。其形或如牛羊豬馬、虎豹龍魚,或如古堡舊船、雄美閣榭,大者可置於園林庭院,用於造景觀瞻;小者可置於廳室几案。
軒轅石
又名北辰石。北方著名觀賞石,屬
象形石種。1991年北京長城鞋廠工人張樹明在縣境內廟山、墓陵山、
棺材板山一帶發現。因廟山、墓陵山上古有
軒轅廟、軒轅陵,故稱其為
軒轅石。1992年在柳州國際奇石博覽會上獲一等獎。後又在全國第二屆柳州奇石大展、全國第三屆徐州奇石大展、北京國際奇石展等歷次大展中多次獲一等獎。此種石質地純正,細膩堅實;造型奇特,內涵豐富;擊之有聲,清脆悅耳;石色不華不飄,古色古香,穩重大方;肌理自然多樣,富有新意;石氣鋼柔相濟,雄健不失清秀,粗獷不失細膩,以其氣質風度,給人以九五至尊的王氣感,可謂京華奇葩。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世界盆栽友好聯盟中國理事、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科組成員、中國觀賞石委員會主任委員
蘇雪痕先生曾取“上有北辰星,下有北辰石”之意,將此種觀賞石命名為“北辰石”。後中國寶石協會將此石正式命名為
軒轅石。此種賞石的發現,破除了奇石界“北方無奇石”的看法,為中國奇石增添了一個新品種,是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奇石。《石海攬勝》《北京賞石與盆景》等書載有北辰石圖片數十幅。代表作品有:《
劍門雄關》《所向披靡》《坦達尼號》《仙人指路》《
軒轅魄》《絲綢古堡》《愚公》等。其中《劍門雄關》在2004年10月第八屆亞太盆景、賞石展榮獲金獎。
金海石
北京地區三大觀賞石之一。是北京東北部山區峽谷河底中的卵石。因最早發現於平谷區
金海湖而得名。該石種的原岩是十幾億年前遠古代
石英岩,在15000萬年前受火山岩漿中所含鐵和
錳礦液侵染、滲透而使高價鐵和低價鐵間隔分布,經漫長的風化而碎落江河,又經水沖磨礪形成褐
黃色、暗紅色、黑褐色和紅紫色等色彩豐富的景觀卵石。
金海石紋理變化萬千,但絕大多數呈現群巒疊翠、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卷,紋理表現出峰、巒、川、湖、林木等;石的畫面上出現水草、樹葉等紋理似“
模樹石”圖案;少數有人物、禽獸等圖案,畫面參差極富變化,它區別於一般紋理
景觀石的朦朧圖案,紋理感覺特別清晰細膩,濃淡相宜介於中國畫的工筆和寫意之間,畫面虛實相生疏密得體,背景深遠天際朦朧,主次呼應層次極為豐富,峰巒突兀重重疊疊展現了五嶽之雄偉、天台之險峻、峨嵋之奇幽、山村之幽靜,被譽為“畫在石上的中國畫”。金海石的發現給北京觀賞石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這天然畫石對京城賞石界是一個福音。在1999年世博會、2000年國際博覽會、北京國際奇石展等大展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