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鏈孢霉:發生的條件在25℃~30℃溫度下,孢子6小時萌發,形成大量棉絮狀菌絲,48小時後產生大量粉紅色的分生孢子。
鏈孢霉又稱紅粉菌,其無性階段隸屬半知菌亞門,鏈孢霉屬(Neurospora)。鏈孢霉是平菇制種階段和熟料栽培發菌培養時最常見的雜菌,高溫下其危害性有時比木霉更為嚴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平菇鏈孢霉
- 界:真菌界
- 門:真菌門
- 亞門:半知菌亞門
- 屬:鏈孢霉屬
病原特徵,危害症狀,發生原因,控制措施,
病原特徵
鏈孢黴菌絲白色或灰白色,具隔膜,疏鬆,網狀;分生孢子梗直接從菌絲上長出,與菌絲相似;分生孢子串生成長鏈狀,單個無色,成串時粉紅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團時,為橙紅至紅色,老熟後,分生孢子團乾散蓬鬆呈粉狀。
危害症狀
鏈孢黴菌絲長速快於平菇菌絲,侵害平菇菌種、菌袋後,基物內的病原菌落稀疏可辨,分生孢子形成較早,通常易在包裝容器外形成孢子團。鏈孢霉污染時,培養基會升溫發熱,對平菇菌絲有一定的殺傷作用,有時還能嗅到某種彌散的醇味。平菇生產過程中,若暴發鏈孢霉危害,會造成菌種、菌袋大批報廢和生產環境污染惡化,鏈孢霉重複侵染的速度極快,嚴重時能造成停產。
發生原因
鏈孢霉通常只侵染滅過菌的可溶性物質析出的熟料培養基。培養基中含糖分高,封口棉塞、封口紙受潮,接種操作不規範,菌種、菌袋製作培養期間遇持續高溫潮濕天氣等,均有利於鏈孢霉的入侵和蔓延。
控制措施
參考平菇菌種和平菇栽培病蟲害綜合管理措施;菌種、菌袋培養期間要保持環境乾燥,要控制害蟲及鼠類入侵危害,防止封口材料脫落和包裝容器出現破損。菌種一旦受到污染,要及早剔除,儘量在分生孢子團尚未暴露或暴露後分生孢子尚未成熟擴散時進行處理。菌袋被污染的早期,可向污染區注射500倍甲醛液或0.1%的來蘇爾液,或注入少量烷烴類煤油、柴油加以控制,如果污染部位較大,可將培養料重新消毒處理後使用。
在培制培養料時用1:500倍多菌靈或霉銹淨拌料,可避免發生,如果發生,及早銷毀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