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青:亦稱“陂塘青”。國產青花料中的一種。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景德鎮窯青花多用此料。平等青含鐵量較少,燒成後,色澤淡雅、清麗而明澈、暈散不嚴重,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
陶瓷青花料之一。又稱“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鎮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產於今江西樂平,呈色淡雅。平等青發色以淡雅著稱。成化青花用平等青料,含鐵量較少,燒成後,呈色藍中泛灰青,清澈而明晰。《江西大志·陶書》:“舊陂塘青產於本府樂平一方,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窯瓷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筆觸,其青花發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與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並和多數淺淡色調同時並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
色料淘煉精細,含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頗有水黑畫風格,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雲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錶現得最為突出。成化青花線條纖細,多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後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其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致。
成化青花瓷,色澤淡雅,釉面肥潤、撫之有玉質感;
成化民窯青花瓷採用平等青料,青花顏色同樣淺淡發灰。用分水方法渲染,輪廓線大多較粗,渲染之分濃淡兩色,多為勾勒點染和單線平塗兩種方法混合使用。
平等青,國產青料名.產江西樂平,是制釉下彩瓷工藝中所用的青花料中的一種,亦稱“陂塘青”。明成化時用以描繪瓷器,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江西大志·陶書》中云:“舊陂塘青產於本府樂平一方,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
平等青是一種含有鈷、錳、鐵、鋁的礦物,其中含鈷2%,明朝成化(1465—1487)後期景德鎮官窯採用的青花料。清《陶說》卷三說,明朝瓷器宣德窯,此明窯極盛時也。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青花用蘇泥勃青,至成化,其青已盡,只用平等青料。此青料較少或不再出現宣德青花那種黑斑,由於經過精細加工,在適當的溫度中,能燒成柔和、淡雅而又透徹的藍色。在弘治(1488—1505)朝,青料仍以平等青為主。只是由於配料成分及燒成溫度的不同,也仍有較濃和較淡的不同色調。已發現樂平縣青花窯址有華家、匣廠和張家橋三處。出土的青花產品有粗細之分,細的青花色調清新明晰,粗的青花較淡,產品底款有“大明年造”,說明當時民窯也用陂塘青料。
《明實錄》里記載了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辛酉初,江西樂平在景德鎮的瓷業工人和僱主之間的一場流血鬥爭說:“江西樂平縣民,嘗傭工於浮梁,歲飢艱食。浮梁民負其傭重,盡遣逐之,遂行劫奪。二縣凶民遂各集黨千餘人,互相仇殺。”這場鬥爭的結果,影響很大,甚至使當時景德鎮的瓷業暫停,使明代民窯主要青料——陂塘青的來源都斷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