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地名,即今天的甘肅永登縣。元至元元年(1264年),設莊浪縣,歸永昌路管轄。明洪武五年(1372年),將莊浪縣改為莊浪衛。“建文中改衛為守御千戶所,洪武三十五年十月改所為衛”,均屬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轄。清代雍正時期改為平番縣,屬涼州府。民國十七年(1928),改作今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番縣
- 古時隸屬:歸永昌路管轄
- 建立時間:元至元元年
- 現隸屬:今甘肅省永登縣
舊地名,即今天的甘肅永登縣。元至元元年(1264年),設莊浪縣,歸永昌路管轄。明洪武五年(1372年),將莊浪縣改為莊浪衛。“建文中改衛為守御千戶所,洪武三十五年十月改所為衛”,均屬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轄。清代雍正時期改為平番縣,屬涼州府。民國十七年(1928),改作今名。
“建文中改衛為守御千戶所,洪武三十五年十月改所為衛”,均屬陝西行都指揮使司轄。清代雍正時期改為平番縣,屬涼州府。民國十七年(1928),改作今名。...
西漢時永登分屬金城郡的枝陽、令局、允街、浩門四縣,東晉設廣武郡治於今永登城,北魏改置為廣武縣,隋改為允吾縣,元置莊浪縣,明改為莊浪衛,清易名平番縣,...
清代,“康熙二年改衛為所,雍正三年裁所,設平番縣,隸涼州府”。並在河橋驛附近設浩分縣(後改名為西大通分縣)。民國民國二年(1913年)歸河西道,民國三年改屬...
民國,初屬甘涼道,由平番縣轄;民國三年(1914)裁莊浪茶馬同知,設莊浪茶馬廳理番委員,由平番縣長兼任;民國十六年(1927)改平番縣為永登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
2.蒙古族綽羅斯·鞏卜失加:為元朝時期駐守甘肅平番縣一帶地區的蒙古族綽羅斯部人,世代為地方執政長官,明朝時期稱其為“土司”。綽羅斯·鞏卜失加的父親為元朝...
永登縣檔案館成立於1964年1月,文革期間曾被撤銷,1978年2月重新恢復檔案館。...(7)地方志類有《莊浪匯集》、《平番縣志》、《永登人民縣誌》、《甘肅通志》...
清乾隆《甘肅通志》記載:“令居故城在平番縣(在今甘肅永登縣)西北”,轄區當為今甘肅永登縣西北部與天祝縣交界處。晉廢。漢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省金城郡,...
而東進不果的禹得彥、崔偉等則衝破清軍多層防線的包圍,攜帶家眷從海原、靖遠、長流水(固原),出會寧西走狄河,轉戰在平番縣境內,於平戍驛一帶開闢戰場。陝西義...
黃諫,字廷臣,號卓庵,又號蘭坡,明代莊浪衛(今永登縣)人。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年)成書的《平番縣志》的《人物誌》中記載,黃諫於明英宗正統七年(壬戌,1442...
何虎臣,字得彪,平番縣豐樂堡(今永登縣連城鎮牛站)人,生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身農民,家貧,幼年當長工度日,而“生有穎異,膂力過人,長益雄偉,負...
柳邁祖(1763—1837年)字宜齋,甘肅會寧縣城東關人。清嘉道年間知府。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解元,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二甲第26名進士。歷任平番縣訓導...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涼州衛為武威縣,改永昌衛為永昌縣,改莊浪衛為平番縣,改鎮番衛為鎮番縣,改古浪守御千戶所為古浪縣。置涼州府,治所武威縣,隸屬涼莊...
置於甘肅平番縣屬及洮州廳屬,共二人。管理所屬土民、土兵事宜,受陝甘總督及甘肅巡撫統轄。參見 “土司”、“土官”及“指揮使司”[1] 。...
致使雍正皇帝將莊浪衛改建平番縣(永登)的光輝故事;十四世第18任土司魯璠協助甘陝總督平定循化蘇四十三搶糧案,並助朝廷偵破震驚全國的特大貪污集團案,即“甘肅糧...
紅灣池 , 鹽池名。位於甘肅平番縣(今永登縣),南距省城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縣城一百二十里。池長一百五十步,寬一百步,面積一萬五千方步,計62餘畝。產紅鹽...
永登苦水玫瑰栽培歷史悠久,據《五涼全志》和《永登縣誌》記載,平番縣(今永登縣)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就有從事玫瑰種植的記錄。《永登縣誌》記載:相傳,清道光年...
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