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能源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礎。“十四五”時期是平涼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加快高質量發展、實現追趕轉型的戰略機遇期,也是深入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的關鍵期。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根據《平涼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平政發〔2021〕20號)《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的通知》(甘政辦發〔2021〕121號),特編制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現狀和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以來,全市能源行業圍繞煤炭綠色開發、深度轉化、延鏈增值、循環利用,堅持穩步擴煤、加快轉電、突破化工,煤炭、電力、化工多元融合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資源勘查有序鋪開。持續加大煤炭資源勘查力度,啟動實施崇信周寨南、靈台百里區塊地質勘探工程,新探明儲量12.27億噸,全市累計探明儲量110.97億噸,主要分布在華亭、靈台兩個國家規劃礦區。華亭礦區探明儲量35.88億噸,占全市儲量的32.39%。靈台礦區屬於規模開發的整裝煤田,已探明儲量61.38億噸,占全市儲量的55.41%。石油勘探取得積極成效,鎮涇油田板塊涇川、崇信、崆峒3縣(區)完成地質勘查2515.6平方公里,探明儲量4.3億噸。
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邵寨120萬噸、赤城90萬噸、黃莊30萬噸煤礦建成投產,新安煤礦核增產能60萬噸,總計新增優質產能300萬噸,全市煤炭產能達到2718萬噸/年,90萬噸及以上大中型煤礦達到13座,占生產煤礦的59%,煤炭生產結構進一步最佳化。2020年全市生產原煤2034.6萬噸,占全省產量的53%,占比較2015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火電裝機容量413萬千瓦,發電185.42億千瓦時,比2015年多發59.4億千瓦時,年均增長9.5%。新建天然氣支線管道4條81.2公里、城區天然氣管道364公里、加油站12座、加氣站3座。全市現有天然氣企業22家、成品油儲備庫1座1.4萬噸、加油站109座、加氣站22座,平均日供油量900噸、供氣量6.4萬立方米。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面落實能源生產及消費革命,制定實施《平涼市實施能源結構調整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平涼市電能替代實施方案(2018—2020年)》《平涼市新能源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新型清潔能源,至2020年底全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91萬千瓦、發電量6371萬千瓦時。崆峒區1.5萬千瓦垃圾發電、12.5萬千瓦風力發電項目併網發電,崆峒區15萬千瓦、靈台縣10萬千瓦、涇川縣10萬千瓦、華亭市5萬千瓦光伏農業、牧業複合項目開工建設,新型能源利用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天然氣居民用戶8.3萬戶,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4597萬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2052萬立方米,增長80.8%;全社會用電量38.31億度,比2015年增加11.03億度,增長40.43%;煤炭消費量106萬噸(不含火電及化工用煤),消費比重較2015年下降了5.6個百分點,能源清潔化步伐不斷加快。
科創成果競相湧現。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新技術,推動能源產業綠色發展。華亭煤業集團在衝擊地壓防治、急傾斜煤層開採、綜采放頂煤、機電一體化等領域,研發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專利的核心技術。綜采自動化、煤巷快速掘進、煤流運輸自動化、變電所無人值守等一批新工藝、新技術得到廣泛套用。現有礦井大部分實現了採掘機械化、支護錨網化、運輸皮帶化、安全監測智慧型化和管理信息化。徐礦集團投資建設的新安、百貫溝2戶煤礦,在全國創造了軟岩支護方面的經驗。60萬噸煤制甲醇生產線是全省第一個煤化工項目,“十三五”期間生產甲醇243萬噸。20萬噸聚丙烯項目採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專利技術,是我國第一套FMTP科技示範項目,已經投料生產。
生態修復全面跟進。認真落實能源行業大氣、水污染防治措施,淘汰煤、電落後產能,關閉退出煤礦企業10戶267萬噸,火電企業1戶5萬千瓦。完成66座加油站防滲漏改造。實施3個歷史遺留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工程,新增治理恢復面積0.79平方公里,新增復墾土地0.41平方公里。所有煤礦完成污水處理系統改造,部分煤礦建成封閉式儲煤場。華能平涼發電公司、中電建崇信發電公司完成機組超低排放及中水置換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20倍以上,中水使用量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建潔淨煤專營市場7處、二級配送網點196處,平涼中心城區、華亭市、靈台縣等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建成投用,新增超低排放熱電聯產供暖2508萬平方米,天然氣、電能、地熱、生物質等清潔供暖4619萬平方米,清潔取暖率達到68.1%,比2015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
能源惠民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全市投入資金16.22億元,深入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動力電全覆蓋、農村機井通電、異地扶貧搬遷配電網建設、光伏扶貧“五項”工程,76個貧困村、154個非貧困村接通動力電,新增動力電用戶3081戶,9048個自然村電網得到改造提升,惠及農村民眾44萬人。崆峒、涇川等5縣(區)24眼機井接入電源,解決了6.19萬名民眾生產灌溉難題。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電網項目18個,有效解決了1.38萬戶搬遷民眾用電需求。全市建成併網村級光伏扶貧電站66座7582千瓦,惠及18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可穩定發電約900萬度,收益650萬元以上,154個村摘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為產業基礎薄弱地區探索了一條脫貧發展的新路子,奠定了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
二、發展環境
(一)國家和省上重大戰略的實施,為全市能源發展提供了新支撐。國家先後出台《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明確優先安排西部地區就地加工轉化能源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推動煤炭清潔生產與智慧型高效開採,繼續加大西電東送等跨省區重點輸電通道建設,提升清潔電力輸送能力;有序開發鄂爾多斯盆地綜合能源基地資源,推動甘肅隴東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質量發展;支持將革命老區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列入國家相關規劃,具備條件後儘快啟動建設。這一系列的政策舉措,為全市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為我市加快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指明了方向,必將促進能源產業在“十四五”期間取得更大發展。
(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為發展清潔能源發展帶來了新機遇。2020年9月和12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要求。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最佳化組合”“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會議提出,“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平涼具備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開發建設的條件,加之“隴電入魯”工程、靈台電廠等清潔煤電項目的建設,為我市加快發展新能源、實現煤炭和新能源最佳化組合帶來了新的機遇。
(三)豐富的資源和要素保障,為煤炭分質轉化利用創造了新空間。平涼煤炭地質儲量650億噸、探明儲量110.97億噸,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和高活性、高發熱量、高揮發分的特點,是良好的動力用煤和化工用煤,適宜就地轉化為電力和化工產品,且具備構建煤、電、化及新能源耦合發展新格局的優越條件。多年來,平均入境水資源量5.91億立方米,自產水資源量7.04億立方米,可利用總量6.9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87億立方米,地下水1.05億立方米),能夠保障能源項目建設用水需求。近年來,全市通過工程、管理、結構等減排措施,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總量控制要求,氮氧化物完成總量消減任務,為發展能源項目騰出了環境容量和生產要素。
雖然全市能源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面臨良好的政策機遇,但能源資源梯次轉化、深度開發利用不足,良好的資源優勢沒有充分轉換為經濟優勢,確定的一些重大煤電化項目推進緩慢,落地實施難度較大,實現煤炭資源延伸增值任重道遠。
第二章 總體思路和產業布局
一、指導思想
“十四五”期間,全市能源發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緊緊圍繞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和市第五次黨代會確定的“3659”思路目標,以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能源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實施能源“穩定供應、結構調整、創新驅動、安全生產、惠民服務”五大工程,堅定不移推動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建設,全力推進煤炭資源深度轉化、一體開發、延鏈增值,推動煤電工業向載能工業品轉化,實現煤炭資源“吃乾榨盡”,努力構建綠色、低碳、清潔、循環、高效煤電化產業體系,為建設綠色開放興業安寧幸福新平涼提供動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清潔低碳,綠色發展。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市情,統籌推進煤炭分質轉化高效利用與風、光新能源規模化發展,最佳化能源供給結構,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給體系,推動主要用能產業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堅持節約優先,高效發展。深入踐行綠色生產、生活和消費理念,把能源節約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充分發揮節能的引導和倒逼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增速,確保完成能耗強度目標,著力降低單位產出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快構建能源節約型社會。
——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大力推動能源領域技術創新,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鼓勵能源企業跨界融合發展,創新綜合能源服務、分散式供能等能源利用模式,深化能源重點領域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增長點。
——堅持系統觀念,協調發展。統籌全市能源規劃布局,加強與上位規劃、同級規劃的銜接;統籌產供儲銷全領域全環節,強化能源產業全過程安全;統籌市場改革和保障供應的關係,滿足人民對優質優價能源的需求,實現能源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惠民利民,共享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清潔能源惠民利民,擴大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利用,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天然氣管網等向城鄉居民覆蓋,快速提升能源普遍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對能源高品質服務的需求。
三、發展目標
——能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全市能源生產和供應能力建設、煤電一體化發展、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發展和傳統能源外送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國現代能源綜合利用基地、國家級隴東能源基地建設進展明顯,能源保障供應地位凸現。2025年,全市能源生產能力達到2750萬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產能3500萬噸/年;火電裝機容量613萬千瓦;原油產量10萬噸。
——能源消費結構全面最佳化。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其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下,電煤及煤化工用煤占到90%以上,其它工商業及民用散煤增量逐年下降;全社會用電量達到60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1.47%;成品油消費量30萬噸,基本保持現有水平;天然氣消費量達到1.2億立方米,增長1.4倍。
——能源清潔化水平明顯提高。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285萬千瓦,配套儲能設施10萬千瓦以上,占到電力總裝機的30%左右,其中: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0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80萬千瓦;其它清潔能源裝機容量5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到全社會用電量的60%左右。
——能源效率水平穩步提升。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能耗強度持續下降,完成省上下達目標任務。能源行業清潔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工業用能效率不斷提高,建築交通節能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用能水平明顯改善。
四、產業布局
“十四五”期間,全市能源產業發展將以煤電化循環發展為主線,鞏固提升華亭礦區,規模開發靈台礦區,全力打造華亭、靈台、崇信三個煤電化循環經濟示範區,平涼工業園區綜合能源產業示範區,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區和全市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形成以煤電化支撐、新能源主導、石油勘探開發為補充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
華亭工業園區煤電化循環經濟示範區:在全面提升煤礦企業現代化水平、推動達產達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布局低階煤高效低碳清潔化及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發展煤制甲醇、聚丙烯等化工原料及其下游產業鏈,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產業鏈配套的能源化工產業集群。
靈台縣煤電化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按照“邊開發、邊轉化”的方式,加大靈台礦區煤炭資源開發力度,加快靈台電廠項目建設。依託西氣東輸管道,大力推動煤炭資源氣化,發展煤基天然氣及其相關產品,實現煤電化一體開發、循環發展。
崇信縣工業集中區煤電化產業示範區:推動在建煤礦儘快投產運營。論證實施聚丙烯、乙醇等精細煤化工項目,並著力向深加工方向推進。同時,大力推進煤矸石發電、熱電聯產項目,爭取增加火電裝機規模,構建以煤轉電為重點、煤化工為補充的能源產業結構。
平涼工業園區綜合能源產業示範區:以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智慧型光電產業園為平台,大力發展服務於能源企業的重裝設備、監控系統及信息產品,布局高端化工產品及新材料,建設綜合能源服務基地。
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區:以涇川縣玉都、紅河為中心,崆峒區索羅、草峰等零星區塊為補充,加大石油資源勘探力度,增加產能規模,適時布局石油資源加工項目及後續產業鏈。
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區:以現有集中式、分散式光伏發電項目為基礎,依託較為豐富的太陽能、風能資源,積極發展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及生物質能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堅持分散式與集中式相互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新能源建設示範區。
第三章 發展重點
一、保障能源穩定可靠供應
(一)提升煤炭供給能力。全面推進華亭礦區擴容增效和技術提升,對現有煤礦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進行系統改造,提高全市煤炭生產供給能力。全力推動赤城煤礦達標達產、五舉煤礦建成投產。靈台礦區以建設安全綠色智慧型開發示範礦區為目標,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建設,採用先進適用綠色開採技術,建設大中型現代化礦井和配套洗選煤廠,全力推動邵寨煤礦達產達標,力爭開工建設唐家河、南川河、安家莊等煤礦。積極銜接爭取省地勘基金,實施靈台縣百里、靈台縣萬寶川、涇川縣荔堡等區塊煤炭詳查項目,加快資源轉讓開發,推進煤炭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合理規劃礦區交通網路,構建鐵路、公路互為補充,礦井、電廠互聯互通,與國家貨運主幹道相銜接的交通運輸體系,提高煤炭運輸、保供能力。建立煤炭供應調峰儲備機制,嚴格落實煤炭生產企業、經營企業、主要耗煤企業最低庫存制度,構建以基地儲備為主、物流庫存為輔、企業庫存為補充的煤炭儲備體系。到2025年,全市生產煤礦產能達到3500萬噸/年,成為隴東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主產區和“橋頭堡”。
(二)增強油氣供應保障。高質量落實油氣勘探開發“七年行動方案”,加大崆峒區、涇川縣原油勘探開發力度,增加原油產能。建立分散式採油井區域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和預案。全面配合支持西氣東輸三線及慶陽至蘭州天然氣管道平涼段建設,爭取在管道途徑縣(市)預留接口開闢“第二氣源”。補齊天然氣供需短板,加快推進城區和重點鄉鎮燃氣管網敷設,切實提高城鄉居民天然氣入戶率。推動中心城區管道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儘快建成投運華亭市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靈台天然氣輸配管道項目,大力實施“氣化崇信”項目,提升用能水平。強化成品油分銷體系、車用天然氣加氣站發展專項規劃約束,持續最佳化加油氣站布局。用足用好油、氣零售企業儲存設備,鼓勵多種主體和資本參與儲氣設施建設,支持通過購買、租賃儲氣設施或者購買儲氣服務等方式履行儲氣責任,提高油、氣儲備保供能力。(三)強化電力供應保障。緊緊圍繞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和九大產業鏈、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超前謀劃電力供應體系,著力構建堅強智慧型、綠色高效、互聯互通、靈活可靠的現代化配電網,促進各類電源、各電壓等級電網協調發展,形成各級電網有效銜接、結構清晰、安全可靠、協調發展的電格線局。圍繞平涼中心城區、白廟空港服務區、平涼工業園區等區域發展需求,中部電網新增330千伏變電站,最佳化330千伏網架結構。各縣(市、區)至少布點建設2座110千伏變電站。改擴建現有變電站,滿足工業園區、風景區、新城區等區域多元化負荷發展需求,防範大面積停電風險。結合110千伏規劃項目實施35千伏配套送出工程,簡化電網運行序列。到2025年,形成以750千伏平涼變為樞紐,5座330千伏變電站為核心、25座110千伏變電站互聯互供的供電網路,全面提升電網安全保障能力。
二、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
(一)推動煤炭產業綠色發展。堅決落實國家和省上煤炭產業政策要求,加快關閉達不到安全環保要求、資源枯竭以及長期虧損停產的煤礦,核減災害威脅嚴重、長期不達產煤礦產能,為優質產能釋放騰出環境容量和生產要素。大力發展高精度煤炭洗選加工,加大現有煤礦洗選設施升級改造,推廣套用高性能、高可靠性、智慧型化的大型選煤裝備。積極推廣井下充填開採技術,推進井下模組式選煤系統套用及其示範工程建設,實現廢棄物不出井。大力推廣先進的型煤和水煤漿技術,通過採用選煤、配煤、型煤、水煤漿、低階煤提質等先進的煤炭優質加工技術,提高煤炭生產質量,構建“原煤—洗選—廢水循環—型煤及潔淨煤”產業鏈條,形成以精煤、潔淨煤生產為主的煤炭產業集群。按照“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的原則,科學利用礦井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等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煤系共伴生資源,大力發展礦區循環經濟。統籌做好煤炭開採與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銜接,在煤礦設計、建設等環節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標準,從源頭上減少煤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健全完善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嚴格落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基金制度,實行礦山開發與環境治理同步進行,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到2025年,煤矸石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以煤矸石為主的固體廢棄物處置率達標,煤礦排矸場復墾率達到100%。10座礦井達到省級綠色礦山標準,3座礦井達到國家級綠色礦山標準。
(二)推進煤炭資源高效利用。發揮煤炭資源優勢,加快推進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建設,實現煤炭資源由燃料向精細化、多元化原料、材料轉型,真正將資源稟賦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推進煤炭電力等能源領域節水減排。開展化工產業園區建設布局研究,為化工項目落地提供支撐。以煤氣化、煤液化、煤焦化為主線,推動煤制氣、煤制油、煤制化學品等重大煤化工延鏈補鏈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煤制甲醇—烯烴—化工新材料”“煤制甲醇—甲醛—精細化工產品”“煤制合成氨—尿素—精細化學用品”“煤乾餾—煤焦油—芳烴”四大產業鏈,提升煤炭綜合利用效率,降低系統能耗、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實施清潔生產。積極推進煤炭分級分質利用,鼓勵低階煤提質技術研發和示範,推廣低階煤分級提質,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加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術推廣力度,實現二氧化碳原料化利用。
(三)推進火電清潔低碳發展。統籌煤電發展和保供調峰,加快推進煤電由主體電源向基礎性和調節性電源轉型,促進煤電與新能源發展更好的協同,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堅強支撐。加大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持續提升能效水平,全力促進煤電清潔低碳轉型,全面提升系統調節能力。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實施65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積極採用煤電一體化模式,高標準設計低碳環保新型火電項目,持續最佳化電源點建設規模和布局,大力推廣套用大型超超臨界機組和國際先進配套技術。積極推行熱電聯產、冷熱電聯供先進發電模式,推動以煤矸石、煤泥、煤層氣、煤氣等為燃料的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利用工業餘熱發電。以消耗本地富餘電力資源為切入點,發展鋁、鎂、矽、矽鐵冶煉及下游精深加工產業,實現煤電冶有機融合。緊緊圍繞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全力推動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重點實施隴電入魯工程配套調峰煤電項目山東能源靈台電廠,啟動崇信發電公司二期項目,實現煤電聯營、清潔發電、高效輸出。
(四)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發展。
1.有序發展風電。利用我市風力資源較為豐富、用電負荷較為集中、電網結構相對較強的優勢,以及國家、省上優先支持革命老區風電開發的良好機遇,堅持集中式與分散式並舉,推進風力發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風力資源適宜地區可開發性研究論證和項目儲備,重點推動實施華亭市、崇信縣、涇川縣、莊浪縣、靜寧縣集中式風力發電項目,擴大崆峒區分散式風力發電規模。
2.加快發展光電。充分發揮資源稟賦,以現有集中式光伏、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分散式光伏項目為基礎,爭取實施一批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太陽能發電與生態修復、農牧業融合發展,重點支持“光伏+農牧業”“光伏+工礦廢棄地、採煤沉陷區治理”等具有多種生態效益的光伏項目。在工業園區、學校、新農村、廠礦企業、公共建築、商業建築等場所大力推廣使用分散式光伏發電系統。加快推動崇信縣錦屏鎮等4鄉鎮及靈台、華亭、莊浪3個縣(市)27個村分散式光伏整鄉、整村推進試點項目建設,引導帶動分散式光伏整縣推進項目全面啟動實施。
3.積極開發生物質能及其他。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餐廚垃圾等生物質資源富集地區,布局建設生物質發電和生物天然氣項目。加大生物質能及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打造風、光、生物質、地熱能多能互補、消納與外送同步發展的新能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科學布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有序推進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科學布局分散式生物質成型燃料收集、加工和銷售基地。按開展淺層地熱能資源勘探評價,加大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推廣力度。在嚴格控制地下水資源過度開採的前提下,在崆峒區、涇川縣等一些有資源優勢的地區,積極創建一批以地熱能利用為主的示範小區、“溫泉小鎮”,促進煤炭減量替代,改善環境質量。
(五)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堅持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從源頭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閥門。強化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管理,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緊盯落實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實施新上耗煤項目能耗等量減量置換,合理控制煤炭消費比重。大力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不斷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持續深化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提升數據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效水平。健全能源管理體系,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和目標責任。推動隴東煤炭清潔轉化基地建設,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實現能源終端消費環節電能替代散燒煤。充分發揮電能清潔、安全、智慧型優勢,在清潔供暖、工農生產、交通運輸、商業民用等領域,推行“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例,因地制宜發展“甲醇代煤”、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到2025年,明顯提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
三、提升能源創新驅動能力
(一)加強能源智慧型化建設。
1.煤礦智慧型化。圍繞“減人、提效、保全”,全面推進煤礦“系統智慧型化、智慧型系統化”建設,實施採掘系統智慧型化改造,加快電液控及智慧型感測器、精確定位與數據高效連續傳輸等技術裝備套用,推行採掘工作面遠程控制等智慧型化作業,實現採掘少人無人化。實施供電、通風、運輸、安全監測、地面洗選等系統智慧型化改造,加快推進固定崗位無人值守和危險崗位機器人替代作業,實現輔助運輸連續化、機電控制遠程化、災害預警實時化、洗選系統集約化。到2025年,煤礦采、掘工作面及排水、通風、供電等主要生產系統實行智慧型化控制。
2.管道智慧型化。在西氣東輸二線、中貴輸氣管道、蘭鄭長輸油管道,推行無人機、高點監控和伴行光纜等一體化智慧型監測技術套用,全面提升管道智慧型化水平;積極推動西氣東輸三線及慶陽至蘭州天然氣管道平涼段、崇信至華亭天然氣管道、靈台天然氣支線管道等新建項目,高標準設計、智慧型化建設,實現全數位化移交、全智慧型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
3.電網智慧型化。以智慧型感測、信息通信、自動控制技術為支撐,加快提升電網信息採集傳輸、處理套用、安全防護等智慧型化水平。加強信息採集終端建設,在發、輸、變、配、用各環節布設智慧型裝置,實現信息全面採集、狀態全息感知。加快市級電力信息處理平台改造升級,打造新一代調度、配電自動化系統和智慧化客戶服務系統,提升數據處理、資源調配、服務支撐能力。加強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建設,重點實施調控雲、電力現貨市場系統安全防護升級工程,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二)培育壯大能源新產業。
1.氫能。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和低谷電力制氫試點示範,培育風光+氫儲能一體化套用模式。探索新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供電供能方式,將新能源電力轉化成氫能存儲,尖峰時段利用氫燃料電池發電。全方位打造氫能產業鏈,適時布局配套建設加氫站,重點推進城市公交、物流、環衛等專用加氫站建設,開展加油、加氣、充電和加氫站合建模式試點。加快氫能多領域多場景套用,在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等場所推進氫能應急電源示範,在工業園區等特定區域開展以氫為核心的能源綜合利用試點。
2.儲能。充分利用華亭、崇信關閉煤礦工業廣場及建築物、採煤沉陷區資源,論證實施一批風光儲能項目,提高能源供應調峰能力。不斷拓展儲能套用新場景,推動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套用的新模式、新業態。充分利用工業餘熱發電供暖,提供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積極探索在崆峒區、華亭市、平涼工業園區等有條件的區域試點建設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氫儲能和蓄冷蓄熱儲能等新型儲能示範項目。
3.綜合智慧能源。以現代信息通訊、大數據、人工智慧、儲能等新技術為支撐,依託配電網、配氣網、熱力網等能源網路,在工業園區、公共機構、商業區、居民小區等,因地制宜建設風能、太陽能、天然氣等多能協調互補的“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能源系統,推動能源匯集、傳輸、轉換、運行等智慧型化控制,實現“電熱冷氣水”高效供應和能源梯級利用。鼓勵以分散式風電、光伏等為主要電源的“智慧微網”建設,與工業、建築、交通等產業協同發展,實現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
4.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搶抓新能源產業大發展的有利時機,依託平涼工業園區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循環經濟產業園、光電產業園,謀劃實施晶體矽、風輪、支架等光伏風電設備和配件生產項目,發展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積極招商引進新能源、新材料上、中、下游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積極支持中煤、山能等大型煤炭企業在平設立研發基地,建設煤礦采、掘、支護裝備及電器、監控等智慧型設備生產線,培育煤炭開採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
(三)拓展新能源套用場景。積極推進“零碳”產業園及示範城市建設,創建新能源使用比例高、電源建設與電網調度協調發展、各具特色的“零碳”產業園。實施建築效能提升工程、穩步推進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積極發展綠色建築。大力倡導綠色交通,鼓勵公共運輸及大型礦山用車等專用車輛實施新能源替代,推動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的燃油汽車。支持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普通國省幹線服務區(停車區)、公路客運場站和大型公共停車場等區域布局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
(四)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嚴格按照國家和省上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政策要求,加快培育發展配售電環節獨立市場主體,健全完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有機銜接機制,推動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完善電力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全面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落實深化油氣市場化改革的政策,為各類資源主體和下游市場用戶開展公平競爭創造條件。加強天然氣管輸價格和成本監審,建立上中下游天然氣價格聯動機制。加大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力度。
四、構建能源安全生產體系
(一)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強化煤礦安全基礎管理,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加強煤礦生產能力管理,規範產能核定工作,督促所有生產煤礦嚴格按照核定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堅決杜絕煤礦超能力生產。深化煤礦重大災害防治,牢固樹立區域治理、綜合治理、超前治理的治災理念,嚴格落實瓦斯、水害、冒頂、機電事故防範措施。加強關閉、停產、技改、基建礦井安全生產監管,嚴防各類事故發生。深化安全教育培訓,落實企業安全培訓主體責任,推進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持續提升。
(二)加強油氣管道保護。健全管道保護制度體系,深入貫徹落實油氣管道保護“一法一條例”,抓好宣傳教育培訓,提高管道保護意識和水平。加強管道保護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依法履行管道保護職責,做好組織排除管道外部重大安全隱患工作。依法依規履行管道保護監管職責,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督促管道企業堅決落實主體責任。健全管道保護監控體系,完善油氣管道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功能,加強信息數據採集、共享、使用和管理,提高管道保護信息管理水平。加快高后果區管道保護視頻動態監控建設。到2025年,途經人員密集型高后果區管道保護全部實現視頻動態監控。
(三)加強電力安全運行。督促發電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網路,強化內部安全評價機制,實行專業化、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強化設備及生產環境安全治理,做好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和試驗工作,提高設備管理水平。深化電網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加強主設備運行狀態監控,確保換流站和變電站安全可靠運行。加強電力系統網路安全監管,提升電力行業網路安全綜合檢測預警及感知能力,實現全天候、全場景、全鏈路的電力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聯動回響。深化電力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電網安全風險研究試驗,提升網源荷儲協調互動能力,提高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水平。
五、加大能源惠民服務力度
(一)加強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以科學規劃為基礎,以創新機制為動力,強化地企協作,整合各類項目,加大投入力度,堅持標本兼治,不斷探索完善採煤沉陷區治理的長效機制。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沉陷區治理,逐步改變治理資金投入單一的格局,通過最佳化投資環境、增加有效投資、實施綜合治理,擴大沉陷區治理面積,改善發展條件。因地制宜確定避險安置、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接續替代產業平台建設等重點任務。統籌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利用,盤活沉陷區土地資源。重點實施華亭、崇信、靈台等縣市採煤沉陷區、水土環境污染和崆峒、莊浪、靜寧礦山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環境整治修復,開展採礦集中區礦區污染治理試點示範。加強崆峒、涇川石油勘探開採場地的生態修復和治理,建立土地復墾費徵收使用管理制度,大力提升礦區土地復墾率。
(二)大力實施能源惠民利民工程。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行動,多途徑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推廣屋頂分散式光伏發電,帶動農戶增收。推廣光伏與現代農業、畜禽養殖相結合的“光伏+”綜合利用模式,增加農村民眾創收途徑。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運輸工具,完善加氣站、充電站(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全部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完善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實現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型電網間能量流、信息流和業務流雙向聯通。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提升農網建設標準和裝備水平,服務新農村建設、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旅遊以及農村消費升級用電需求。堅持多種形式推進農村燃氣建設,提高農村燃氣覆蓋面。減少天然氣供應中間層級,降低供應成本,合理核定天然氣供應價格。強化散煤銷售監管和煤質抽檢力度,落實潔淨型煤財政補貼政策,平涼中心城區及各縣(市)城區全部使用潔淨型煤,其他地區倡導使用潔淨型煤。
(三)不斷最佳化冬季供暖方式。優先發展集中供暖,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管網建設和改造力度,集中供熱難以覆蓋區域,實施各類分散式清潔供暖。進一步推進實施“熱源側”和“用戶側”提升改造,完成燃煤供暖設施清潔化改造。加快推進平涼中心城區、各縣(市)城區及城鄉結合部周邊鄉鎮居民小火爐和土炕清潔化改造,通過煤改氣、煤改電、煤改太陽能以及潔淨煤替代等多種形式,集中對城中村以及城郊周邊居民推行冬季清潔供暖。支持具備工業餘熱供熱條件的工業企業,採用背壓式機組改造等方式,開展工業餘熱供暖,實現附近企業、臨近居民、周邊村鎮集中供熱。持續推廣以“潔淨型煤+環保爐具”、電能、分散式光伏、秸稈固化成型燃料供熱為主的供暖模式,在移民搬遷、舊村改造等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探索打造“電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多能互補清潔供暖試點,不斷提高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比重,提高人民民眾生活質量。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突出規劃引領
圍繞規劃重點任務,建立規劃與項目一體化管理機制,促進規劃有效落實,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做好與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及國土空間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其他市級專項規劃的銜接和協調,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形成能源主管部門統籌、多部門參與機制,合力推進規劃落實。
二、完善要素保障
全面落實國家、省上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對能源發展的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用能權交易制度,完善能耗指標收儲使用管理,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加大對清潔低碳能源項目、供應安全保障項目投融資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發行與能源相關的綠色信貸、綠色債權等產品,對傳統能源升級改造、清潔能源發展給予積極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拓寬能源轉型發展融資渠道。加強基礎設施扶持力度,做好煤炭生產基地、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服務。
三、加強監督管理
圍繞市“十四五”能源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督促各縣(市、區)研究制定推動能源發展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和進度安排,確保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建立健全“動態監測—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體系,及時做好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根據中期評估情況及時調整最佳化相關目標任務,適時總結和推廣規劃實施典型經驗。
四、強化保障服務
支持能源企業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落實各類人才引進政策,強化高層次人才公寓、教育、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培育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打造能源高端智庫,為全市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積極開展能源領域的合作交流,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推進資源開放共享。建立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定期開展調度,掌握項目進展,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第五章 環境影響
本規劃圍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以加快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為主線,嚴控能源消費增長,強化節能環保優先,統籌最佳化能源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著力推進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建設,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力求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活動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國務院令第559號)規定,本規劃已編制《平涼市“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環境影響篇章》,對全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大氣、水、土壤等環境影響提出了預防減緩措施,並對規划進行了最佳化調整。經評估論證,規劃實施所可能產生的不良環境影響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