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地區博物館

平涼地區博物館

平涼地區博物館位於明皇敕建韓王紫金城延恩寺舊址,現遺存宋代天聖銅鐘、明代舍利寶塔、東嶽泰山行祠石牌坊等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教文化積澱深厚,“古櫆塔影”為古代平涼八景之一。《絲路遺珍——平涼佛道教文物藝術陳列》 分佛教文物、藏傳佛教文物和道教文物三部分,展出各個時期不同類型佛教文物藝術品近200件,展示了絲路重鎮平涼佛道教文物藝術的瑰麗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涼地區博物館
  • 地點:甘肅省平涼市東部寶塔院內
  •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上午 8:00-12:00,下午 14:00-18:00
  • 館藏精品:西漢的少數民族文物;北魏、隋唐石造像及宋代影青瓷器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館藏文物,開放時間,館址位置,

發展歷史

該館成立於1979年,在此以前地區的文博工作由文化館具體負責。1984年5月館址由文化館遷址至今。隸屬於平涼地區行署文化處。

建築布局

館址占地面積9900平方米,現有土木結構的平房31間。1988年修建三防(防盜、防火、防潮)標準庫房400平方米。1991年修建仿古長廊式碑刻壁畫陳列室90平方米。館內的平涼明代寶塔和宋代天聖銅鐘,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館的寶塔、天聖銅鐘亦向觀眾開放。寶塔高33.5米,為七級八面,樓閣式磚塔,塔門面南,以上六級各闢四門四龕,仿木斗拱雕欄,琉璃瓦復檐蓋頂,塔頂七級鐵鑄寶剎。塔內木板樓梯可以登臨。寶塔始建年代不詳,但鐵剎有正德十年(1515年)山東究縣縣令夫人為寶塔鑄鐵剎的題記。
天聖銅鐘鑄造於北宋仁宗天聖七年(1029年),統高1.7米,口徑1.14米,重3000多斤。獸首鐘鈕,三個圓形音孔,口沿連孤形鐘牙。鐘體鑄有佛、天王、獅子等浮雕及題記題名。
平涼地區博物館設有三展室:
一、歷史文物展室:展出面積400平方米,按時代排列,陳列展品800餘件。
二、皮影展室:展出面積100平方米,陳列展品700餘件。有明清時期金殿、帥帳、花亭、象車、馬車、各種轎子、各種神架、地獄及各種人物造型和道具。並有皮影表演舞台,可一覽歷代皮影及東西路皮影發展的概覽。
三、碑刻壁畫展室:展出面積90平方米。陳列歷代碑刻37方,元代太上老君壁畫34方。其中以北周比丘石函刻銘,唐代趙銹、劉元實、劉自政、李唯江、明代十世韓王、嬪妃及其後裔的墓志銘,明代諸皇帝聖旨,乾隆五十四年救諭碑等比較珍貴。元代太上老君壁畫,也是道教壁畫中的珍品。

館藏文物

館藏文物8100件,其中一級品26件,二級品253件,書畫藏品467件,歷代皮影及民間工藝品2100件,古錢幣3噸。
文物藏品中包括古生代筆石化石,中生代魚類和植物化石,第三紀和第四紀脊椎動物化石;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及石器骨器;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半坡型、廟底溝型),甘肅仰韶文化(半山、石嶺下類型),馬家窯、齊家文化(常山下層、齊家類型)的各類器物;西周至清代的各類文物,以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鐵器、石刻造像為其特色。古生物化石,中生代狼鰭魚化石全國有名,平涼爪獸、平涼五棱齒象、平涼古菱齒象、隴東劍齒象化石均是在平涼地區發現的。晚期智人頭蓋骨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地點,在甘肅省屬首次發現。周以前的青銅器、陶器、西周玉刀、玉斧、玉壁、玉琮;戰國鐵犁鏵、鐵鏟;春秋戰國、西漢的少數民族文物;北魏、隋唐石造像及宋代影青瓷器等都是該館之精華。
平涼地區博物館的科學研究工作是以館藏文物和地方歷史為重點。出版平《涼文物》、《平涼文搏》等。

開放時間

該館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上午 8:00-12:00,下午 14:00-18:00 開放。

館址位置

平涼地區博物館坐落在甘肅省平涼市東部寶塔院內。郵編744000
平涼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