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礎設施,人口結構,社會風俗,地圖信息,
基礎設施
進到寨中,只見寨中的房屋都是用一人合抱大的木頭做成屋柱,在柱上2米高處搭上木樑,樑上鋪成上下2層木板,形成了梁下底層養牲畜,中間一層住人,頂上一層儲藏糧食的“三層樓”結構。據說這是因為山區雨水多,濕氣大,林中蛇、獸出沒,這乾欄式建築可防潮散熱,抵禦野獸,可別小看這“三層樓”結構,它可是當地壯族民眾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成就。平流屯的乾欄式木樓另一個特點是它的屋頂結構,屋檐傾度大,便於排雨防曬。屋頂兩端還各有一個A型小屋檐,它起到通風、採光的作用,利於儲藏在頂層的糧食保持乾燥,木樓在外觀上也顯得更加古樸、美觀。
人口結構
平流村共有99戶349人,都是壯族,屬南盤江流域的黑衣壯。當地民眾至今仍保留紡紗織布的傳統,身上穿的傳統服裝、床上用的床單被套都是自己紡織染制而成。他們的衣褲及頭巾均由藍靛染制,顏色與那坡的黑衣壯相似,但衣領及袖口處銹有青色或藍色花紋,並在領口別有2個分別由十餘個小銀球串成的銀球做裝飾,工藝十分精湛。
社會風俗
平流屯的山歌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的,當地的山歌也叫 “排歌”,排歌是生活在南盤江兩岸壯族、布依族民眾特有的山歌。排歌內容豐富多彩,歌聲優美動聽,曲調文雅,因多以“顛羅顛羅那”起唱,所以在當地壯族民眾也排歌稱為“顛羅顛羅那”。每到“三月三”,平流屯的男女青年們就聚集在吊角樓的長廊上,互訴衷情,優美動聽的山歌飄蕩在山寨中。
由於平流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尚不為外界所知。自2005年中央電視台和2007年廣西電視台先後到平流屯進行拍攝後,陸續有攝影師和專家學者前來採風考察。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為了保護好平流屯這個仍然保存完好的傳統乾欄式建築群,根據隆林各族自治縣制定的《關於認真做好民族生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工作的規定》,已經把平流屯列為民族生態文化保護點加以保護。
地圖信息
地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