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副城

平水副城

平水鎮地處紹興縣南部,距紹興市區12公里,鎮域面積173.26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7.1萬(其中外來人口1.6萬)。境內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是縣域南部副城、省級中心鎮、縣五個新型城鎮之一。平水鎮先後被上級部門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鎮”、“省級生態鎮”、“省級竹筍之鄉”、“省級衛生城鎮”、“省東海明珠工程”,多次被縣委授予“五好鄉鎮黨委”、“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優勝鎮”和“科技強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水副城
  • 地理位置:地處紹興縣南部
  • 面積:173.26平方公里
  • 人口:7.1萬(
簡介,發展,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人文景觀,

簡介

鎮黨委、政府以平水副城開發建設為契機,按照“高新產業集聚區、生態休閒居住區、商貿旅遊配套區、城郊農業示範區”的發展定位,集聚山區要素,搶抓發展機遇,努力“推進創業創新,加快富民強鎮”。

發展

社會發展

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新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11億元,同比增長17.56%,財政總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95.33%;工業銷售收入50.02億元,同比增長69.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其中工業投入7.55億元,同比增長70.51%;自營出口1.38億美元,同比增長69.02%,契約外資2427萬美元,實到外資1222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37.3%和365.41%,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6元,同比增長15%。

經濟發展

鎮域經濟錯位發展,塊狀特色顯著,工業集聚區、農產品加工園區快速推進,實施了“三個一批”項目,電子機電、高檔家紡服飾、體育休閒用品等高新產業加快集聚;樓宇經濟、假日經濟、商貿經濟培育成效明顯,縣域商貿副中心建設漸成氣候;現代生態農業建設得到深化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功能配套逐漸完善,初步形成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三級規劃體系。平水大道、諸紹高速平水出口、平陶公路平水段、王化嶺隧道等區域性道路建成或啟動建設,“七縱九橫”市政道路網初具形象。新農村新社區建設穩步推進,社會民生加速改善、環境保護更加嚴格,社會保持了和諧穩定。
“築巢引鳳,百家爭鳴”。縣內外廣大客商投資平水的熱情日益高漲,一大批知名大企業、大集團紛紛落戶平水,使得山清水秀的平水成為一塊社會各界一致看好的經濟熱土、投資樂土。

人文景觀

離鎮2公里的平江村有紹興著名的書法聖地、佛教聖地、旅遊勝地雲門古寺,雲門寺雲門寺始建於晉義熙三年(407)。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於此隱居,某夜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遂下詔改建為寺,稱“雲門寺”,門前石橋名“五雲橋”。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雲門寺記》云:“寺本中書令王獻之舊宅。東晉安帝義熙三年(407),有五色雲見其上,事聞安帝,是以有雲門之稱也。”雲門寺規模曾經十分宏大。從府志記載和所繪地圖看,雲門山谷口有“雲門古剎”、“卓立雲門”等數道石牌坊,道旁有著名的“辨才塔”、“麗句亭”。辨才塔為唐太宗賜建,麗句亭亭內留有歷代詩人留下的讚美雲門的詩章。雲門寺共五進:山門、韋馱殿、大雄寶殿、法堂、禪堂。主寺之外,還有“看經院”、“芍師院(懺堂)”和“廣福院”等副寺。後來這些副寺也都獨立成寺,分別稱顯聖寺、雍熙寺和壽聖寺。其實附近的寺庵還很多,“雲門”只是一個總稱。據陸游《雲門寺壽聖院記》稱:“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時,繚山並溪,樓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飛蛹……游觀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載:“今雲門有寺六:廣孝,恩昱諸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看經院曰顯聖;悶興懺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勝地。”足見當時的盛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