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小九華寺

平望小九華寺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616年),占地百餘畝,殿堂樓閣300餘間,僧眾500餘人,碑刻經幢,佛遺物寶繁多,是蘇州地區的名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平望小九華寺
  • 地理位置:蘇州鶯脰湖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安德橋
小九華寺,歷史沿革,相關傳說,寺廟重建,建築特色,地圖信息,

小九華寺

小九華寺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鶯脰湖畔,四周環水,只有一座偉岸挺拔的安德橋相連。過去在小九華寺對面還有
平望小九華寺
一座美麗的暮虹橋做伴。紅牆碧波、晨鼓暮鐘、櫓聲梵音不絕於耳,不失為一塊佛教寶地。小九華寺面對鶯湖,鶯湖是杭嘉一帶的名湖,它與嘉興南湖、杭州西湖齊名。曾引來不少文人雅士吟詩作畫,如白居易、李白、楊萬里、陸龜蒙都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小紅吹簫工唱歌”,就是在這一帶留下的名句。《水滸傳》、《醒世恆言》等名著都有此湖的記述。如今小九華寺已破土重建,大雄寶殿現已開放。

歷史沿革

小九華寺又名九華禪院,原名東嶽廟。
小九華寺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85年)里人吳國忠偕僧通運募建後殿,奉祀幽冥教主(即地藏王菩薩,故俗稱地藏殿),並鑄爐於庭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國忠子昌運偕僧朗涵募建大士殿。乾隆四年(1738年)建關帝殿、劉公祠。乾隆五年(1740年)監院僧蘊山建山門、客堂、齋堂、廚房等。乾隆十年被毀。光緒四年(1878年)遊方僧永緣、蓮堂重建山門五間,光緒八年(1882年)僧蓮覺蓮常建東客堂三間。光緒九年(1883年)建西客三間。光緒十年(1884年)築東圍牆,建方丈室三間,光緒十一年(1885年)建觀音殿五間。史料中的平望小九華寺規模尚可,廟內香火特盛,每年農曆七月一日至十月一日,遠近香客畢集、遊人紛至沓來,香市盛極一時社會影響極大,在周邊地區形成一定轟動效益,名揚國內,流傳東南亞,文人墨客遊蹤不絕,留下甚多吟詠絕句及書畫墨寶。
清朝道光年間《平望志》上記載:明萬曆年四十年(1616)建,是為了紀念地藏菩薩。當時規模宏大,設有大士殿、藥師殿、劉工祠及山門、客房、齋堂、廚房,一應俱全,飛檐翹角,殿宇重重,頂膜禮拜的人蜂擁於此,是當時江南的一座名剎。
歲月悠悠、滄桑巨變,名寺古剎,經受歷史風雲。1949年改為平望糧管所,1970年改建麵粉廠,原先廟宇建築改作它用,面目全非。所幸至今寺中遺址上尚存一棵桂花樹、一棵黃楊樹和一口古井,作為物證,留下了歷史的回憶。

相關傳說

小九華寺相傳是紀念地藏菩薩誕辰而建的。相傳,農曆七月三十是地藏王生日,鄉鎮上的民眾都虔誠地在自己的房前屋後、街道路口、院子天井中燒香頂膜禮拜。俗話說“七月三十日插地上香。”這天小九華寺更是香火鼎盛,周邊地區燒香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據老人們說,七月三十日燒香的船把平望鎮上的河埠都停滿了。那天鎮上的生意也特紅火,不少商店的老闆早有準備就等這一天。七月三十日插地上香的習俗也一直流傳至今。地藏王據傳是韓國人,名叫金喬覺,是韓國的一位王子。他一生信仰佛教,也是佛門中一個很孝順的弟子,修行專注,誓要成佛,一生功德無量。修行至99歲圓寂,肉身不壞,如今供在大九華山。地藏王經常出去授經講課,修行路上都修了小九華寺,其中安徽、浙江都建有小九華寺,平望小九華寺便是其中一處。金喬覺圓寂後,被封為地藏菩薩。他的佛門精神不僅僅是勸人為善,好有好報,更重要的是不斷完善自我,追求完美無缺。這種精神境界也是我們後人值得提倡的。

寺廟重建

為繼承和發揚太虛大師的積極思想和菩薩精神,落實宗教政策,把宗教活動納入正軌。1997年,經吳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恢復平望小九華寺。此舉深為中國佛教界讚譽,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赴初先生聞訊,欣然親筆題匾“小九華寺”。該寺占地40畝,南北座向,第一期工程竣工的建築有:山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三聖殿、千佛寶塔等;第二期工程正在規劃之中,將建藏經樓、地藏閣、念佛堂、功德堂等建築以及“太虛法師紀念堂”等。小九華寺全部建成後,將成為蘇州地區的名寺之一,也是蘇、浙、滬交匯處的一處佛教勝地。

建築特色

大雄寶殿飛檐翹首,黛瓦粉牆,巍峨壯觀。趙朴初書題的“大雄寶殿”,金光閃耀,高懸於正門上空,題詞神完氣足,實為大家手筆。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像,旁邊是迦葉、阿難尊者侍立像。侍立像左右分別是阿彌陀佛和藥師佛,妙相莊嚴、工藝精巧。三尊佛像面容豐腴飽滿、神態溫柔敦厚、慈容善目、沉靜端莊。檀香木佛體裝金重彩,佛光垂照。大殿兩側則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像,神情舉止古拙、匠心獨具、莊嚴凝重。釋迦牟尼佛像的背後安座著海島觀音、文殊、普賢菩薩等佛像。大雄寶殿的東面是三聖殿,西方三聖佛像裝金罩漆。大雄寶殿前東側是觀音殿,該殿雙重疊檐,兩層,上下各五間。下層三間為主殿堂,內塑木質聖觀音菩薩坐姿像,結跏趺坐,手持甘露瓶,神態慈祥。與觀音殿相對應的是地藏殿,該殿上下兩層,雙檐式建築,下層中間主殿內塑地藏菩薩像,頭帶毗盧冠,身披袈裟,結跏趺坐,雙手持寶珠,法像莊嚴。鐘、鼓兩樓位於天王殿後兩側。
小九華寺,據傳是地藏王菩薩不斷在這裡顯示聖跡,錫井湧泉,頻頻靈驗。位於大雄寶殿後的“地藏泉井”為寺內一寶。井口為六邊形,井深10餘米。明萬曆年間,小九華寺大規模擴建,並興建地藏閣。地藏王菩薩在空中顯靈,用杖杵地,突湧泉水,其水甘甜,被後人稱為“地藏泉井”。在井的東邊,有一棵樹高丈余,莖如碗口,枝葉茂盛的桂花樹,這就是當年太虛大師到小九華寺出家時親手栽下的。這棵樹,自太虛大師栽植後,一直默默生長,數年後,花開芬芳。每逢八月,信眾和遊客來到小九華寺院,就會聞到滿院的桂花香。為紀念太虛大師在此出家植樹,現寺院已將此樹圍欄,以供觀賞。

地圖信息

位置:九華路與鶯脰湖路交叉口北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