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化效應

平均化效應

群體心理學中,人們把認知判斷、態度反應,或決策中趨向於群體平均數的均化現象,稱之為平均化效應,也稱之為標準化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均化效應
  • 性質:效應
  • 屬性:平均化
  • 在許多方面:都有可能發生
定義,產生,相關實驗,

定義

① 霍桑的繞線、焊接和檢驗工作的試驗也表明,工人的群體各自均有自己的行為常模,即按群體的平均值上下行事。
也就是說,誰也不能太勤快,一天的工作量不可以超過一般人太多,誰也不能太偷懶,一天的工作量不能少於一般人太多,換言之,離開群體平均數太多或太少,都會受到這個群體的責難或冷落。
② 在群體決策中,持有不同意見的雙方互不相讓,誰也沒有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也不願意接受對方意見中的合理成分,群體為了維護自身的平衡,而採取一種中庸之道,即折衷方案,也就是趨向於群體平均數的觀點。
③ 可見,平均化效應在許多方面都有可能發生。

產生

為什麼會發生平均化效應呢?是什麼原因影響它的產生呢?據研究下列因素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一是受暗示性的影響。在個體認知判斷時,無任何群體的參照標準,只好按自己的認知進行如實判斷。而在群體中進行群體認知判斷,這時,人們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按照大多數人的反應進行判斷,這種受暗示性是在群體中才會產生的,離開了群體就不會產生。
二是與群體的壓力有關。在個體進行認知判斷時無群體壓力而言,而參與群體認知判斷時,就受到了群體的壓力影響,要想擺脫群體這個平均數的壓力會感到十分困難,否則,就會被這個群體所冷淡,甚至拋棄。因此,不得不做出傾向於平均化的反應。
三是與非正式群體的標準有關。在正式群體中存在著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群體,這種群體有自己的特殊規範,對成員的行為起著調節與控制作用。一般而言,它不允許突出個人,只能維護這個群體的利益,而最有利的維護方法便是大家趨向一致。因此,在這樣群體中,很難發現先進工作者,也很難找出極其落後者,大家都維持於中等工作水平。
四是與中庸之道有關。俗話說:“槍打出頭鳥”、“樹大招風”。俗話又說:“落後要挨打的”。這都說明一個道理,中庸是最好的。這種觀念的影響,在人們行為反應中,往往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使許多人不敢為天下先,不敢標榜自己,不敢超出他人,同樣,也不甘落後,不敢示弱,不也拖人後腿。因此,不得不做出平均化傾向。
五是與群體衝突的解決有關。在群體決策時,常常會發生衝突,如果這個群體沒有重心人物存在,那么,最後的決策往往受群體折衷的影響,也就是由群體的平均值來決定。否則,群體的衝突就無法解決。這種決策儘管不是最佳的,但往往是群體成員最好滿意的,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相關實驗

心理學家謝立夫做了許多有關認知判斷的實驗,如判斷線斷的長度,矩形的大小及推測壺中豆子的數量及響板敲打的次數等,比較大學生單獨受測時與多數人一起受測時所做答案的差異。結果發現,單獨受測時答案的差距很大,但集體受測時的答案,則趨向於某一標準(即群體的平均數),偏離這個標準的很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