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縣三國文化廣場

三國文化廣場占地18.3萬平方米,其中水面10萬平方米,蓄水量45萬立方米。它的建成不僅給人民民眾提供了一處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同時挖土堆山建成了五嶽山體生態植物園,在新城區的南北軸線上初步形成了五嶽山體生態植物園、行政中心廣場、三國文化廣場、新區商住花園等塊狀的景觀功能區,實現了新城區建造景觀和土地生金的雙重目標,同時也為新城區的進一步開發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國文化廣場
  • 面積:18.3萬平方米
簡介,設計理念,文化背景,

簡介

三國文化廣場占地18.3萬平方米,其中水面10萬平方米,蓄水量45萬立方米。它的建成不僅給人民民眾提供了一處休閒娛樂的活動場所,同時挖土堆山建成了五嶽山體生態植物園,在新城區的南北軸線上初步形成了五嶽山體生態植物園、行政中心廣場、三國文化廣場、新區商住花園等塊狀的景觀功能區,實現了新城區建造景觀和土地生金的雙重目標,同時也為新城區的進一步開發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設計理念

三國文化廣場的功能定位主要體現了三個設計理念:
一、蓄水改善生態:三國文化廣場占地18.3萬㎡,其中水面占10萬㎡,沿岸垂直鋪塑防滲,湖底以自然的粘土層防滲,挖深4.5米,蓄水量達到45萬立方米,水體具有良好的天然自我淨化能力。結合新城區洛北新河(全長3200米,河道寬30米,)和鄧五溝(全長700米,河口寬28米)水系改造工程,蓄水量達到20萬立方米。按照設計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的要求,蘇州園林設計院在沿線做了景觀設計,未來將形成清水長流、滿目青翠的景觀河道,同時承擔新城核心區的防洪排澇功能,並能有效地改善新城區的生態環境。
二、園林營造景觀:三國文化廣場以水景為主,硬化、綠化為輔,除10平方米的水面外,石材鋪裝4萬㎡,綠化4萬㎡。沿湖設計了結義平台、鼎盛園、藝術之光平台、祥雲平台、遊船碼頭、科技之光平台、觀魚平台、童趣園;在綠化區設計了五禽戲園,管輅園、三國群英園等園林景觀區,還設計了各種亭子、張拉膜、花池,遊園小島等。綠化以常青樹木和常綠草坪為主,輔助各種花草灌木。廣場鋪裝設計了三個層次,沿湖景觀10米路、綠化帶3米路和園內各種拼花小路。廣場燈光設定了四個層次,沿湖石柱燈、6米和8米景觀燈、草坪燈。整個廣場體現了北方水景園林的特點,凸顯出白天湖光瀲灩、夜晚燈影搖曳、園內綠樹叢蔭、岸邊亭台錯落的效果,遊人在繚繞的背景音樂中步移景換。
三、文化突出特色:三國文化廣場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三種元素上面。首先在色彩上:雕塑、紋飾、鋪裝和建築均採用漢代宮廷的紅色,黑色,金銅色;其次在風格上:沿湖五個尚未建設的亭子以及相應的裝飾,均按漢代風格式樣設計;再次在雕塑方面:典雅華麗的漢風牌樓、誇張抽象的三結義臉譜造型、劉備坐平原的8幅大型浮雕牆、展翅騰飛的紅色鳳凰、大氣磅礴的銅鼎、科技之光和藝術之光2組文化柱、五禽戲雕塑、管輅雕塑和三國群英雕塑等等,30多件雕塑處處蘊含著三國文化的韻味,勾畫了平原古樸厚重的歷史文脈,寓意了平原欣欣向榮的美好明天。置身三國文化廣場就如同欣賞恢宏絢麗的漢魏歷史畫卷,遊人與文化形成了自然親切的互動。

文化背景

三國文化廣場有豐厚的文化背景,它主要以三國文化為基調,而說到三國文化就不得不提及劉備在平原的一系列故事和傳說,平原民間流傳的“試守平原令”、“偶植盤龍柳”、“仁德感義士”、“首善孝行街”、“育英辦義學”等,都以民間傳說的形式流傳至今。其實,劉備在平原的傳說,早在唐、宋時代就有人將其編成戲曲、鼓書等不同形式,在民間傳唱劉備、關羽、張飛在平原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平原縣誌》卷之十中開篇便講:世傳桃園村為後漢先主,始與關張締結之所,今在平原西北十五里桃園村,故有三義廟尚存……由此可見,劉備在平原的故事在當時已廣泛流傳。明清時期,有文人墨客還留下了大量讚美桃園結義,感懷劉備坐平原時的政績的詩詞歌賦。2002年7月平原縣委、人民政府編輯出版了《劉備在平原》一書,收錄了有關劉備在平原的大量史料和傳說;2002年10月和2004年9月張洪春又相繼出版了《劉備坐平原》和《劉備在平原的傳說》,將在民間流傳的劉備在平原的故事大都收錄在內,使故事能夠傳承後世。由平原縣文化局申報的民間傳說“劉備在平原的傳說”被德州市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