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歷史
據《史記》記載,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群雄割據。齊、魏、趙、 楚四國同時湧現“四大公子”。他們分別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魏國的信陵君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四大公子”在複雜多變的政治舞台上臨危不亂,機智勇敢,出奇制勝,各自為自己的國家立下不朽的功勳,“四大公子”響譽中華。
2000多年以來,他們的機智一直被後人所借鑑。他們的墓地也成為歷代帝王將相的祭祀場所。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卒在“齊襄王新立。絕嗣無後也”。他的墓在“徐州騰縣五十二里”。信陵君無忌“病酒而卒”(始皇四年公元前243),他的墓在“開封府浚儀縣南十二里”。春申君黃歇被自己的小舅子“斬其頭,投之棘門外”。(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死於謀殺,墓在“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李郢孜鎮”。平原君趙勝則卒在“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四大公子”中唯有趙勝善終,其墓地葬在今河北省
肥鄉區,區城東南4公里
元固鄉索家寨村東北。
陵墓布局
從肥鄉區城區出發,10多分鐘,便到距離區城3.5公里處元固鄉索家寨的平原君陵墓,踏進陵區,大門對面是一座墓碑,由一隻神龜馱起,碑陽為明朝嘉靖年間驃騎大將軍張懋忠,上書“趙平原君幕”五個大字,碑陰書寫平原君生平事跡。
在大門東側有件小屋,是墓區保護辦公室,工作人員一位姓張的老者便是張懋忠的後人,已在此工作20多年。據張大爺介紹,自墓冢向南為主神道,至墓碑共59步,代表平原君享年59歲,神道南有重新修建的碑樓,高4米,寬1.8米,厚0.83米,張懋忠親筆所屬的石碑鑲嵌其中。整個陵區南北長為120米,東西為70米,占地面積約12.6畝。
該陵區在1995年被原肥鄉縣人民政府恢復,陵區內還樹有明朝戶部、兵部尚書張學顏紀念碑,以及其曾任明嘉靖年間驃騎大將軍的長孫張懋忠紀念碑,相傳張懋忠文武全才,平原君墓碑文字就出自他筆下。
旅遊開發
肥鄉區旅遊規劃材料顯示,因平原君趙勝墓歷史文化意義深遠,又距城區較近,肥鄉又距邯鄲較近,因此極具開發價值。有如下建議:加大墓葬封土,應有10多米高,再現“趙陵春雪”之景;建造平原君紀念館五間,再現戰國古趙建築,館內一室可陳列古趙廉頗、藺相如、毛遂等名人以及戰國其它三公子雕塑及事跡,壁畫選與平原君有關成語做素材,如三寸之舌、一言九鼎、奉公守法等。另一室內可陳列趙氏歷代祖宗事跡等趙國重要歷史人物游觀特色,如趙烈候三家分晉、趙敬侯建邯鄲、趙肅候修長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等;積極開闢海內外趙氏子孫尋根問祖觀光旅遊活動。
與此同時,開發陵區西側碧霞元君祠,該祠建於明代,曾為肥鄉最大古建築群之一,當地民眾自發集資在原遺址上,建起了後樓和前大殿,以及其它建築,重新建立起了泰山行宮碑,其中多處仍有明代石刻,碧霞元君祠每年廟會,總是人山人海。該祠與平原君陵墓僅一牆之隔,同時開發可形成旅遊集群。
“平原君陵墓知名度比較高,雖還未有人前來投資開發,但全年接待客人不下數萬,因地域位置較好,其中邯鄲市域遊客上萬,外地遊客絡繹不絕,曾有日本名古屋旅遊團一行30多人專程前來此瞻仰。
墓主介紹
平原君(?-前253年):嬴姓,
趙氏,名勝。漢族,東武人,中國
東周戰國時期
趙國宗室大臣,
趙武靈王之子,
趙惠文王之弟,封於
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在趙惠文王和
趙孝成王時任相,是當時著名的
政治家之一,以善於
養士而聞名,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
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平原君被
拜相,其後“三去相、三復位”,前後相趙48年,歷經惠文王、孝成王二朝。《
史記·
趙世家》記,趙惠文王“十四年(前285),相國樂毅將
趙、
秦、
韓、
魏、
燕攻
齊,取
靈丘”。《
樂毅列傳》也說“以相國印授樂毅”。《史記·趙世家》又記,趙惠文王十八年(前281)“
魏冉來相趙”。
又記“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趙孝成王)二年(前263年),惠文后卒。田單為相”。除此三事之外,皆由平原君相趙。《
將相和》中的“相”
藺相如與平原君同時代,其實並未相國。